十年來,干淨甘甜的洮河水惠澤六百余萬隴中群眾
滴滴總關情,潤澤興隴原

“那時候喝水,全看老天爺的臉色。尤其到了端午,家家要煮甜胚子、熬罐罐茶,水窖見底的人家可就犯了難,只能提著瓦罐去鄰家借水,借來的苦咸水比油還金貴!”提起當年用苦咸水熬茶湯的日子,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將台村村民張國富和身旁的老伙計王宗貴不約而同地咂了咂嘴。
缺水干旱是制約隴中乃至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大難題。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渭源縣實地考察引洮供水工程時指出:“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淨甘甜的洮河水。”2014年12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線通水,2021年9月,二期骨干工程通水,引洮供水工程全線建成。
汩汩清流,潤澤了干裂的土地,更夯實了城鄉發展之基。躍動的生命之水,為生活改善、工業騰飛和生態復蘇注入了澎湃動能,成為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生命線”。
“娃娃再不用懂啥叫‘渴’了”
上午9點,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大坪村村民冉繼萍在廚房擰開锃亮的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涌了出來。她捧起一掬水,眼角的皺紋漾開笑意。
30年前,凌晨兩點的溝底排著長隊。全村守著一眼泉,泉水慢慢漫出來,冉繼萍攥著扁擔苦等兩小時,才能舀出來兩桶水。“摸黑挑水摔過多少跟頭”。百斤水要養活五口人加牲口,早晨一瓢水全家輪流擦臉,洗頭是3個月一次的奢侈。
20年前,村裡開始建水窖。雨水蓄滿時,吃水不用起早貪黑去挑了,可遇到大旱時節,還得去市裡頭買水。菜園子裡終於冒出零星菜苗,卻隻敢種些耐旱的蔥韭。
2014年,洮河水流進村裡那夜,自來水管道直通灶台,清流沖刷了30年水困,水清冽甘甜。望著飛濺的水花,冉繼萍喃喃自語道:“娃娃再不用懂啥叫‘渴’了。”
更大的變化在庭院發生。“辣椒、番茄、黃瓜、生菜、鮮花……院裡擠著十幾樣植物!”冉繼萍撥開綠葉,果子挂滿藤架,晨光下的大樹給人帶來新生的希望。
在甘肅,清冽甘甜的洮河水,穿千溝,越萬壑,解了隴中渴。這個甘肅歷史上規模最大、惠澤最廣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同一條蜿蜒的生命動脈,將優質甘泉源源不斷送入千家萬戶,一舉蕩滌了縈繞在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等隴中腹地600余萬群眾(佔甘肅總人口的1/4)舌尖心頭的苦咸水味道,讓他們徹底告別了長期吃苦咸水、高氟水、水窖水和吃水難的歷史。
高質量發展有了“源頭活水”
引洮工程讓昔日的旱塬,變成今日的織錦田疇,催生了高原夏菜、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水資源支撐與保障。
甘肅定西,層疊的旱塬梯田披上綠裝。“這水,20年前金貴得像油!”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將台村黨支部書記彭明海望向遠處滴灌帶交織的田野說。
這裡曾是“十年九旱”的苦瘠之地,人們喝的是鹽鹼井水,種的是“三三制”保命糧——夏糧、秋糧、飼草各佔1/3,靠天吃飯,小麥畝產不足400斤。
2014年,洮河水引入將台村,村子裡7000多畝地60%喝上洮河水,給黃土坡換了血脈。
“一算水賬,畝產翻3倍。馬鈴薯畝產從2000斤飆升至6000斤,高產田突破8000斤。供水跟上后,規模化發展馬鈴薯產業和高原夏菜產業成為可能。”彭明海說。
登上山頂眺望,無邊梯田郁郁蔥蔥。定西市安定區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項目,是青島·定西東西部協作重點項目。聚鑫合作社理事長李聚東說:“我們合作社以前靠天吃飯,年景好也就收2000來斤。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項目建設好后,洮河水提上400米高坡,再澆到地裡,產量直接翻倍,能收四五千斤。”記者獲悉,該項目直接帶動296戶農戶年均增收1.4萬元,就近吸納務工600人,年均增收2.3萬元。
不僅如此,水源有了保証,種植新貴涌現。背靠將台村,旭菁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這裡建設了藍莓基地。
“藍莓嬌貴,隻喝弱酸性水。洮河水經管道直抵園區,通過淨化系統淨化后,化作藍莓的專屬飲品。晝夜溫差大、日照強,咱這果子花青素含量比南方高30%。36座日光溫室間,在這裡生長的紫果最高賣到200元/斤。”旭菁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榮華說,今年預計藍莓產量10萬斤,產值將突破500萬元。
穩定優質的洮河水,也成為產業升級的堅實基石。天水華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引入洮水后,成本有效降低,年封裝集成電路能力高達35億塊,成品率躍升至99.8%。
“引洮工程通水后,我們生產用水徹底告別了因本地水不足導致的停水、水壓不穩和停產。洮河水水質更軟,顯著降低了我們制備純水、軟化水的成本:水處理設備更耐用、維護周期更長。穩定優質的洮河水,支撐著芯片生產中冷卻、清洗等關鍵環節,成為我們降本增效的‘源頭活水’”。天水華天科技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強文輝介紹。
每一滴洮河水都物盡其用
一脈清流穿山越壑,在黃土高原上揮毫潑墨。引洮一期率先落筆,硬生生在旱塬“繡”出24.49萬畝灌區,二期工程將29.2萬畝的藍圖拓展成51.91萬畝的現實,17個中型灌區恰似黃土高原新生的血脈網絡。
“水動脈”全面打通后,甘肅持續推進引洮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甘肅省水利廳建管處副處長雒天峰說:“目前我們加力推進引洮二期配套農業灌溉工程建設,謀劃榆安大型灌區以及中小型灌區項目,並延伸拓展供水范圍,截至今年7月初,已有5市14縣(區)605萬群眾吃上了引洮水。引洮供水二期工程解決了靜寧縣覆蓋11.4萬戶41.7萬人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真正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配置。”
面對總干渠深埋地下、隧洞密布如網、調控響應遲緩的天然難題,引洮工程構建了以供水調度為核心的數字孿生平台,重點解決引洮安全供水問題,加快引洮供水工程數字化體系構建,打造科學調度、精准計量、高效運行的數字孿生引洮供水體系。
指尖輕點,洮河奔涌的態勢盡在掌握。“數字孿生”實現了水情“預報”、風險“預警”、調度“預演”、應急“預案”,能在線管控186道閘門、13處關鍵水質脈搏。引洮工程的安全運行、科學調配和精准供水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將“加強維護和管理,發揮更大效用”的殷切囑托,轉化為守護600余萬群眾“生命線”的堅實行動。
“2024年,‘智慧大腦’運籌帷幄,保障調水1.6億立方米,精准下達指令數百次,工程供水損耗率大幅下降,大大提升了計量精度,每一滴洮河水都物盡其用。2024年2月,數字孿生引洮供水系統入選水利部全國數字孿生建設典型案例。”甘肅水投集團引洮水務公司董事長陳劍介紹。
清流所至,山川煥新。洮河水大量置換超採地下水,地下水位止跌回升,區域水質達標率躍至90%,水清岸綠,生機回歸,黃土坡上綠意漸濃。
展望未來,榆安灌區52萬畝良田,靜待“生命之水”深情滋養。這川流不息的洮河正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水,甜上每個隴原兒女心頭。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09日 第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