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遗迹成“教室” 文物史料变“教材”
甘肃省庆阳市用足用活红色资源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人民网兰州8月17日电 (高翔)革命老区庆阳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庆阳市各级各部门用足用活红色资源,把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承融进各类党史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庆阳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绽放了红色教育光芒。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紧紧依托“红色南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深化拓展教育外延,整合各类红色资源,不断丰富平台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悉心领悟南梁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南梁精神薪火相传。为此,庆阳市华池县紧紧围绕“抢救性、保护性、利用性”原则,全面整合县内各类红色遗址遗迹,按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五有”标准,加大对43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整修提升和开发利用,以全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实施了南梁研学教育基地项目和南梁特色小镇革命传统体验培训基地项目,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转化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载体,使党员干部在“故地重游”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碰撞、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根据南梁“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华池县不断挖掘提炼,逐步开辟了以南梁红色故事为“点”,南梁革命纪念馆参观讲解为“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进程脉络为“面”的体验教学,创新开辟了“课堂+基地+实践”的多维现场教学模式,打造形成了红色主题特色教学体系。
只有深入挖掘庆阳红色革命历史,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才能有效发挥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的力量,滋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奉献,创新担当作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阳市宁县以红色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个个人物故事、一张张档案资料等,还原式展览王孝锡、任鼎昌等一批革命先辈献身革命的英雄事迹,打造常学常新的红色教育生动课堂。市内多个部门和单位纷纷赴中共邠宁支部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中重温入党誓词、合唱革命歌曲、分享红色故事、书写学习感悟、聆听党史宣讲,激励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正宁县则运用集成式、创新式的表现形式,打造红色秦腔现代剧《寺村塬》并在全县范围内展演,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带领游击队打败反动势力,建立红色政权,开辟寺村塬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奋斗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惧风险、敢于斗争,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陇东报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分两批赴哈达铺、腊子口、俄界等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通过追寻红色记忆,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激发全体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
庆阳广播电视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赴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等地开展“学党史 感党恩 践初心 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汲取强大动力和思想源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特别内涵和庆阳的“红色名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不添堵”,庆阳市通过书记信箱、“12345”市长热线、来信来访等渠道广泛征集民意民需,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庆阳这张“红色名片”。如庆城县聚焦“六个着力”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论证储备招商项目8大类40个,总投资79亿元。同时,输转城乡劳动力2.67万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20人,着力解决了当地就业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西峰区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方面实施了3个城市“断头路”畅通工程和5条道路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村民小组和农户进户道路150公里,启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16条45公里。另外,在缓解城区停车难方面,西峰区计划新建生态停车场12处,立体停车场2处,建成后可提供停车泊位3110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甘肃舟曲首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入住新区
- 人民网兰州8月8日电 (魏怡)8月7日,舟曲县首批60户289名避险搬迁群众入住兰州新区,开启美好新生活。 舟曲县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全县滑坡体平面面积达30.08平方千米,泥石流流域面积约占舟曲县面积的55.1%,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