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健康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12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

2021年08月17日11:05 | 来源:兰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省市场监管局发布12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

8月16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12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省市场监管局已责成兰州、酒泉、白银、定西、平凉、天水等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近期,省市场监管局在甘肃省范围内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茶叶及相关制品、蜂产品、酒类、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等9大类食品1269批次样品,其中调味品、饮料2大类食品中的12批次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指标不合格、微生物不合格、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他污染物不合格。

小知识:

全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是影响酱油风味的指标。全氮含量的高低,直接反应酿造酱油的品质好坏。依据《食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中规定,三级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全氮的含量应不低于0.80 g/100mL。全氮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酱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健康风险较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中规定,包装饮用水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结果均为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还可能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责编:焦隆、周婉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