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甘肃要闻

武山:凝心聚力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

白永萍
2022年05月20日08:31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武山:凝心聚力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

一座座平顶的白色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渭川大地。近日,走进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莴笋整齐列队,皮薄瓤甜的西瓜长势喜人……

“5月初,大棚里的莴笋陆续上市,一个棚能收入六七千元。”正在忙碌的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村民郭建永高兴地说。

郭庄村地处渭河和大南河交汇处,是武山县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郭庄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莴笋、蒜苗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年产量分别达到1050万公斤和900万公斤,平均每个大棚能收入1.5万元。

武山县不仅是全国重要的蔬菜产区和蔬菜集散中心,更是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县。经过多年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了武山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为持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山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核心,五大流域设施蔬菜示范片和浅山半干旱区、南部二阴山区高原夏菜为支撑的“一区五片两带”蔬菜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年产量130万吨,年产值突破41亿元。蔬菜远销国内各省份和东南亚、欧盟等地区,韭菜、蒜苗、豆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喜来告诉记者。

暖日洋洋,记者驱车来到武山县工业集中区,绿色食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应有尽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甘肃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袋袋刚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浆水产品被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国内各大城市。

3年来,随着对浆水产品的深度开发,该公司已具有年产普通浆水1500万袋、山野菜1000万袋、浆水饮料3000万瓶的系列浆水产品生产能力,市场供不应求。2021年,实现产值1769万元。

以农业起步,武山县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5万吨冷链物流、陇浆源酸菜发酵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个,建成果蔬保鲜库20座、蔬菜产地市场68个,建立消费扶贫生活馆8个。

走进武山县杨河镇杨河新村,灰白相间、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洋楼整齐排列。宽敞干净、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景观树随风起舞,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远远望去,诗意而美好。

“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清新的生态绿。”杨河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映应感慨万千。

城里有生机勃勃的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工业园区,村里有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也有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洋楼,武山县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发展路上党旗飘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2021年,武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盯党史学习教育、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疫情防控和“十四五”开局等大事要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初夏时节,行走在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乡间小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平整宽阔……

“自开展‘六大行动’和‘一爱一为’(我爱我家我为大家)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董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军说,活动中,各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兴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既擦亮了董庄村的“面子”,又夯实了董庄村发展的“里子”。

2021年以来,武山县以党建为引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开展了以交通整治、卫生清洁、市场整治、环境绿化、隐患治理、环保整改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共治百日攻坚“六大行动”和“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城市和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城市发展更加宜居宜业、乡村发展更加和谐美丽。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2021年以来,武山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功举办“奋进新时代、武山谱新篇”成就展、“再唱山歌给党听”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训党员干部5600多人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两优一先”;向1302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在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武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武山县以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和“五方面”人员,实现了乡镇领导班子年龄下降、学历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效果。建立“三广三公三树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中小学校、医疗机构及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优化调整,储备了一批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使用了一批“85后”正科级、“90后”副科级干部,既促进了干部健康成长,也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干部人才保障。

抓好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武山县紧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突破提升年”行动,全县34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自主经营性收益。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各领域党建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武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六项举措”、扭住“六个原则”、开展“六大行动”、落细“六项举措”、紧盯“六个重点”、围绕“六严要求”,凝心聚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绘就更美的诗和远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一直是武山县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2021年以来,武山县深入挖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布局,全力打造集游、娱、购、吃、住、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武山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武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数据显示,2021年武山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7.7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700万元。目前,全县有营业农家乐48户,住宿接待能力达2000多人,就餐近2万人,重点发展的旅游专业村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5处,4星级农家乐有卧牛山庄、龙台金水湾和温泉山庄。

作为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地,武山县一直致力于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紧扣山雄、水秀、洞天、泉汤、菜香、鱼鲜、文脉、武魂、玉润、人杰的“十有”特色文化优势,武山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祈福文化、石窟文化、古堡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渭川文化价值挖掘和创新利用,争创一批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非遗特色村,着力打造全域旅游胜地。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细雨过后,鲁班山景区空气清新舒适,树叶青翠欲滴。近日,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武山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和武山县巾帼武术队。

队员们红妆亮相,瞬间成了景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威风凛凛的春秋大刀,柔美的长穗提花剑,潇洒犀利的刀术,游龙行云的八卦掌……伴着音乐,武术队员们身姿舞动,一张一弛间,将中华武术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次活动让非遗之美和景观之美交相辉映,为宣传武山武术、武山旅游起到了积极作用。”武山县文化馆文艺小分队队员笑着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武山儿女的心愿和努力方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规划到谋划提出“一个核心、十种文化、七个小镇、十种产品、十个特色亮点”为主的“11711”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综合开发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武山县用一条条务实、暖心的举措,书写文旅融合的动人故事,绘就更美的诗和远方。

蓄势赋能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志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武山县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山县建强产业体系、提振发展效能,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县县域经济呈现出厚积薄发、逆势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连续两年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记者: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武山县有哪些具体做法?

王志成:一是坚持壮大蔬菜首位产业,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立足蔬菜大县优势,县财政连续7年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800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豆角等蔬菜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1万亩、产量130万吨、产值41.1亿元。狠抓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施了唐人神集团武山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桦林赵坪千亩矮化密植苹果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

二是积极发展绿色建材制造,引领新型工业加速崛起。总投资9.3亿元的祁连山集团武山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引进优质骨石料、大型商砼、环保外墙装饰保温板材等现代绿色环保建材产业项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家。建成了占地1200多亩的县工业园区,伏羲药业、广丰糖业、湘大骆驼饲料厂等25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

三是深化商贸文旅融合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以加快建设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先后建成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城市商业综合体、洛门世纪商贸城、兴农果蔬5万吨冷链物流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28家。精心打造了红色革命教育和祈福文化旅游、汤浴康体养生、农业生态观光等特色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7届水帘洞祈福文化旅游节和5届万亩油菜花海观光节。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2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3亿元。

记者: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武山县有什么体会和启示?

王志成:主要有五点深刻体会和启示。一是政策保障是基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城乡融合、绿色生态、风险防控5个方面25项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为武山县发展县域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重点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解放思想是前提。近年来,武山县多次组织干部赴贵州、天津、深圳等地学习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使得全县干部工作的思路、眼界、方法有了明显提升,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主动招商是关键。坚持招商部门牵头抓、行业部门和乡镇全力抓,成功引进实施了总投资25.1亿元的唐人神集团武山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营商环境是保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甘当企业和客商的“店小二”,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前期手续“代办制”和“容缺受理制”,持续提升审批效率。

五是真抓实干是根本。坚持把抓落实贯彻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全县干部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强的担当作为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在行动上。

记者:武山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王志成:武山县将紧盯农业优先和文旅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全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高地、全域旅游胜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首先要狠抓产业培优培强,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发展壮大油料、中药材、果品、饲草、花椒五大优势产业和水果玉米、肉牛、中华蜂、冷水鱼等多元特色产业。全力抓好蔬菜和生猪两个“五十亿级”全产业链建设,即产研加销为一体的“五十亿级”蔬菜全产业链、料养加销为一体的“五十亿级”生猪全产业链。加快构建“一园一区”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培育产值亿元以上骨干企业5家,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亿元。突出抓好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开发,开发建设渭河流域特色文化小镇、温泉康养小镇等七个小镇,深入挖掘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等十种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内涵魅力和档次效益。

其次是狠抓基础设施提升,积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抓好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争取实施白龙江引水武山配套工程、万亩灌区现代化改造等一批水利基础项目。推进城区、洛门镇区相向融合发展,力争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补齐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短板,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果品、养殖、乡村旅游等多元富民产业,办好乡村振兴工厂,提升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夯实乡村经济发展基础。

再次是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造林29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小镇1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责任,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谋划实施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数据信息等生态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加快建设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责编:周婉婷、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