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岗什卡雪峰吸引诸多登山爱好者
踏雪攀登 领略诗和远方
登山爱好者在下山途中。
岗什卡雪峰落日景色。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贺勇摄
核心阅读
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主峰海拔5254.5米。这里常年积雪,攀登难度相对适宜,被不少登山爱好者称为“人生第一座雪山”。当人们顶风冒雪、不断向上,壮丽的风景、独特的体验惊艳了朋友圈,也充实了人生收藏夹。
“起床了!”凌晨3点40分,向导的催促在周思奇耳边响起。
从睡袋中钻出、套上冲锋衣、穿上雪地靴,周思奇快速收拾停当。吃过简餐,他与同伴谢旺新走出位于岗什卡雪峰大本营的小木屋,打开头灯,望向更高处。
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主峰海拔5254.5米,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周思奇要挑战登顶的,是海拔5005米的岗什卡雪峰三峰。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攀登雪山。
攀登者——
“站在峰顶拥抱群山,一切都值了”
周思奇来自黑龙江,是一名研二学生。为了这次登雪山,他准备了两个月,购置户外装备、学习相关技巧、加强体能。
凌晨4点30分,海拔超过4300米的大本营,周围一片漆黑,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并逐渐下起了小雪。在向导的带领下,周思奇和谢旺新顺着之前攀登者的脚印行进。“如果不按路线走,很容易踩进齐腰深的雪里。”周思奇说。
经过3个小时徒步,来到坡度约60度、长度约200米的技术路段。“这是登顶前的最后一段路了。”向导安排简单补给,查看了周思奇和谢旺新的身体情况后,指导两人穿冰爪、装上升器。
抬头望去,一根安全绳曲折向上,直达峰顶。周思奇率先出发,踩实落脚点、拉紧牵引绳、提高上升器,他很快找到了节奏。8点20分,周思奇成功登上了岗什卡雪峰三峰峰顶。眼前是连绵的雪山,耳畔是呼啸的风声,这一刻,周思奇被幸福笼罩着,“登顶的感觉太棒了!”
“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攀登过程虽然辛苦,但站在峰顶拥抱群山,一切都值了!”谢旺新在徒步路段差点放弃,“一直在爬升,气温很低,风也越来越大。”到了技术路段,他的体力几乎耗尽。然而,对登顶的渴望以及同伴的鼓励,让他重新燃起斗志,最终成功登顶。
向导——
“帮助别人成功登顶,我也很有成就感”
李启云21岁,积累了丰富的高原户外运动经验。考取高山协作证和登山向导证后,他帮助不少攀登者实现了梦想。
岗什卡雪峰景区与9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运营登山活动,李启云供职的青海南之峰户外旅游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景区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接驳、应急医疗等服务,户外运动俱乐部则负责组织登山队伍、安排登山向导等工作。
就在周思奇和谢旺新登顶的前一天,李启云刚完成一次主峰登顶向导工作,在大本营休整。“两次主峰向导工作之间,至少要间隔48小时。”李启云说。相较三峰,主峰不仅海拔更高,技术路段的难度和长度也更具挑战性,十分考验向导的专业能力。
“登山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攀登者的身心状况,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技术辅助、安全指导,还要适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李启云说,“帮助别人成功登顶,我也很有成就感。”
想要参加雪山攀登,游客在报名时需要提交体检结果,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如果途中有人下撤,我们会安排专人护送回大本营,视情况决定原地休整还是继续下撤。如果继续下撤,向导会把人送到指定地点,由景区安全员接手后续工作。”李启云介绍,“除了带队,向导还需要定期对登山设备进行保养,检查技术路段安全绳磨损情况并及时维护。”
安全员——
“攀登者有各种需求,我们要随时接应”
2024年8月,靳晓明到岗什卡雪峰景区担任安全员,“相较之前的工作,现在收入涨了不少。”
“白天,医生值守景区,游客出现高原反应、受伤等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理;晚上,我们多名安全员值班,随时处理突发情况。”靳晓明说,“攀登者有各种需求,我们要随时接应。”
充分保障游客安全,是登山活动开展的前提。2024年5月,青海新视界旅游文化公司成立,负责运营岗什卡雪峰景区。安装信号塔、建立驮运马队、工作人员不间断轮班值守、配备专业医疗救助设备……景区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游客体验。
西宁游客李怀民见证着变化。他此前多次抵达岗什卡雪峰大本营,“之前,从七彩冰瀑到大本营这段路非常不好走。”如今,这段全长3.5公里的路上,每隔100米就立一块路牌,标记里程和海拔,景区硬件条件提升不少。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一日游路线、登顶路线等不同玩法,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火锅宴、音乐会、非遗展等活动,增加了旅游乐趣。“登山的体验更好了,也更有安全感了。”李怀民说,“景区替游客考虑得多,来的人自然就多。”
(本报记者贺勇、曹继炜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