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子午岭的“绿色动脉”

清晨的子午岭,薄雾从千年古松的枝桠间流淌而过,清风掠过山脊,一条银龙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在这片横跨陕甘两省、被誉为“黄土高原绿肺”的生态秘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林区边缘蜿蜒而过。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穿越子午岭林区。闫勤国摄
如何做到让清洁电能在山峦间飞驰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森林生态?
在子午岭甘肃施工段,2条总长2.07公里的货运索道编织成空中走廊,将塔材、设备精准投送至5个作业面。这条“不落地”的运输网络使林区机械碾压面积减少80%,仅索道支架点位采用微型基坑开挖技术,单个占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
在N0126号塔基施工现场,重达4吨的钻机被拆解为5个模块,工人们如同拼装乐高积木般在地势崎岖处重组机械。“虽然耗时增加了,但植被‘零损伤’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工程施工项目总工高力浩轻抚着身旁的野蔷薇说。
在已完成施工的N0130塔位,曾经的作业面已难觅痕迹。该工程创新实施“表土剥离—集中养护—原位回填”体系,对30厘米厚的富含微生物和种子的表土进行剥离并保护。
更令人惊叹的是“草毯移植”工艺——将施工前剥离的天然草皮切割成50×50厘米模块,完工后像拼图般精准复原,使地表植被覆盖度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可恢复至施工前水平。
巍巍铁塔与林海相映成趣。闫勤国摄
暮色中的子午岭,松林的气息裹挟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站在高处远眺,银色塔架与苍翠林海相映成趣,山坡上的桃花已连成花带。
这项每年可输送360亿千瓦时电能的工程,不仅将陇东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山东的绿色发展动能,更探索出特高压建设的“生态范式”,为输变电工程贡献了“子午岭方案”。
“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钢铁森林,更是生态文明的密码。”陇电入鲁工程甘肃段业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雷清然望着茫茫林海感慨。
这条跨越山河的“绿色通道”,正以最温柔的笔触,在黄土高原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杜小飞)
来源: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