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人民日报看甘肃>>人民日报看甘肃

甘肃省深入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

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王锦涛
2025年04月08日09: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创新活力

春光明媚,走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台台实验设备不停运转,实验室副主任李斌正带领团队对一款新型材料研发进行关键技术测试。这个38岁的科研新锐,2022年9月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创新创业。目前,在他的主导下,该实验室已建成一个分子力测试成像平台。

这是甘肃省深入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缩影。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布局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起省拔尖领军人才、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梯次衔接的育才体系,每年有2000余名科技人才得到个性化培养扶持,同时广纳贤才,仅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年均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就达到1200名以上。

在此基础上,甘肃省进一步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措施,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省级基础研究计划40岁以下科研人员担任负责人的比例达到70%以上,45岁以下科研人员担任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主要负责人的比例超过30%。

“在西部的土地上静心地做朴实的工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年教授牟翠翠说。牟翠翠是山东人,却甘愿扎根西部,她坦言,吸引她的是甘肃这块适合冻土研究的沃土,更是让人甘之如饴的人才政策和成长环境。近年来,牟翠翠以青藏高原为目标研究区,参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走进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群年轻人正盯着屏幕目不转睛。“我们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35岁以下人才,已实施开放课题38项、主任基金13项。”实验室副主任赵财介绍,“从2021年至2023年,资助金额共计达835万元,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如今,通过推行科研团队年轻化,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种业产业研究院育成的新品种“甘农薯7号”打破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

为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甘肃省还重点围绕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方面,推出了12条政策“礼包”,提供一系列“保姆式”服务:全面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从就医保障、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与高校院所、企业等实施省联合基金,2024年筹集资金超过1亿元……

如今在甘肃,人才集聚效应正在彰显。数据见证人才活力的迸发: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青年教师占比35%;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年内培养出3名中青年省级学术领军人才;甘肃省自2020年加入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来,全省科研单位共获批国家联合基金项目53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8日 第 19 版)

(责编:邵兰、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