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全力治水節水活水惠民生

金川峽水庫波光瀲灩、候鳥翩翩起舞﹔金水湖、龍首湖公園、永昌北海子濕地公園湖面如鏡﹔龍泉景觀帶長河內清澈的水流穿城而過,讓人流連忘返……初冬暖陽下,金昌大大小小的河湖各有千秋。
近年來,金昌市牢牢守住生態底線,以祁連山水源地生態保護為主線,堅決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推進“碧水、青山、藍天、淨土”工程,全面加強河湖監管,全力治水、節水、活水,建立起了守河、護河、治河的責任網、制度網、監督網,繪就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治水 繪就美麗河湖新畫卷
金昌屬內陸河石羊河流域,境內有河溝244條、水庫和人工湖14座。
自2017年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以來,金昌市嚴格落實河湖保護“黨政同責”要求,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河長的“雙河長”工作機制和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全市217條河流、12座湖庫納入河湖長制管理,289位河長、34位湖長成為河湖管護的第一責任人。
同時,建立完善了河湖長、檢察院、公安局聯動協辦的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和聯防聯控、共管共治、聯合執法、動態監測等工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靠實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河湖長制主體責任,形成了“政府主導、上下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信息報送、信息共享、工作督查、河長會議、考核問責和激勵、驗收6項必建制度,探索建立了工作督導檢查、工作督辦、聯席會議、河長巡河制4項督辦制度,形成了科學規范、有力有效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制度體系。
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金昌嚴字當頭,強化河湖長督查督辦和責任落實,制定印發《河湖環境整治清潔行動督導方案》,採取專項督查、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等方式,對河湖“四亂”治理、岸線項目及河道採砂整治、河湖管護攻堅行動進行實地督導,對轄區內河湖溝渠進行全覆蓋、無盲區、無死角“拉網式”排查,將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建立台賬,按照從速從實的原則進行了全面整改。採取專項督查、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等方式,開展專項督查和河湖暗訪,下發督辦通知單,有力推動“四亂”問題和礙洪問題整改。
“我的工作任務是每天巡河兩到三次,監督保潔員把湖面打撈干淨,讓水質更清、景色更美,也讓大家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金昌市金川區龍泉景觀帶人工湖護河員陳永蘭說。
水流到哪裡,責任就跟到哪裡。自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金昌市各級河長湖長依法依規履行職責,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切實擔負起河湖保護第一責任人責任,靠前指揮、靠前調度、靠前推動,先后23次深入祁連山腹地、東大河、西大河源頭、水庫和主要河道,實地巡河調研,示范帶動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
2018年至今,全市302位河湖長巡河湖5萬余次,共督導排查整治和整改水利部、水利廳反饋暗訪河湖“四亂”問題315處,疏浚河道587公裡,清理渠道283公裡,清理垃圾23萬噸,拆除違建房屋圈舍7500平方米,拆除違建圍牆200米,整治泉眼300個,清理河道砂石料4萬立方米,清退和恢復河道原貌517畝,清理非法佔用河道岸線4公裡,及時整治解決了垃圾亂堆亂倒、耕地擠佔河道、非法河道採砂等問題,有效淨化了水環境。
通過嚴格落實河湖長制,金昌河流水系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水環境質量逐步好轉。據統計,2021年,金昌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率達到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名列全國第四,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
節水 邁向生態金昌新征程
在金昌市機關單位、公共場所,隨處可見有關節約用水的標志標識。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近年來,金昌市積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結出累累碩果。
全面貫徹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金昌市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出台了《金昌市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方案》《金昌市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等文件,圍繞“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建立健全完善了一系列水資源管理配套制度,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積極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資源優化、集約節約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形成了全社會協調統一、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從2021年7月份開始,金昌市政府下發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分別對計劃用水、各行業節約用水、非常規水源利用管理作出具體規定。在農業節水方面,引導優化種植結構,推進適水種植、量水生產,每年公布鼓勵類和限制類農作物種植品種。
今年春耕期間,永昌縣推行了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小麥播種技術。由永昌縣農技中心自主研發的這項新技術,實現了春小麥種植從大水漫灌到精量滴灌的轉變,達到了比常規種植方式節水50%、節肥24%、節本增效17%的效果。該技術已經得到甘肅省耕地質量保護總站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開始在全省推廣。
截至目前,金昌市已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5.83萬畝,為全市發展設施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金川集團公司是金昌工業經濟的“頂梁柱”,也是全市工業用水大戶。而年生產能力超千萬噸的金川集團選礦廠,則是金川集團公司的第一用水大戶。這裡每噸礦石綜合水耗均在5噸以上,用水成本成為生產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節水工作成了選礦廠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降本增效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該廠著力解決節水工作“卡脖子”難題,通過強化用水精細化管理,建立完善用水節水管理制度及規范,明確層級管理職責,從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制定標准規范,將用水消耗管理和節水工作納入廠“挂圖”督查督辦工作中,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保障各職級節水職能發揮。
在金川集團選礦廠尾礦車間,一根管道連接一座直徑70米、高約20米的圓形水池,池內水波蕩漾,仔細觀察,可見葉輪緩慢旋轉。
“這是尾礦回水項目,尾礦礦漿通過管道運送至水池,經過池內高效濃密機沉澱、分離、吸附等環節,可以將礦漿漿水分離,尾礦輸送至尾礦壩,水經過處理送回生產車間,這樣就可以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金川集團公司選礦廠副廠長劉洋介紹說,過去選礦廠每噸礦石需要添加新水5噸。經過中水回水改造,現在選礦廠每噸礦石僅需要添加0.5噸新水,年循環利用回水量約3800萬立方米,大幅提升了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
通過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升級,2011年至2021年,選礦廠在處理礦量增幅達37%的情況下,新水用量下降了37.8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5.58%,大幅降低了用水成本,有效緩解了金昌市水資源供需矛盾。
金昌市持續加大節水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全民節水宣傳行動,節水意識深入人心。2019年,金昌被命名為甘肅省節水型城市。
活水 奏響綠色發展新樂章
讓城市更宜居、鄉村更美麗,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是金昌市做好水文章的內生動力。
今年夏天,金昌市綜合水系連通及全域生態綠化工程——金川區調蓄水池項目建設工程二期完成技術交底。
據了解,金川區調蓄水池項目於2021年12月開工建設,概算總投資1.21億元,分三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蓄積金川峽水庫季節性泄水、金川河洪水,以及為引大入秦延伸增效等外流域調水工程打好基礎,提高區域內蓄豐濟枯、抗旱應急、調蓄洪水能力,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及地下水超採問題,根本上改善提升區域生態環境。
金昌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和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
“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金昌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金昌市河長辦主任、水務局局長張福清說,為解決這個難題,2020年4月,金昌啟動興建重要的水資源配置工程——韓家峽水庫。水庫建成后,可與金川峽水庫聯合調度,供給金昌市城鄉生活、生態、工業及農業灌溉用水,能極大地改善全市現有水庫調蓄能力不足的現狀。
對於工業城市金昌來說,水環境壓力一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隨著生活、生產污水問題日漸突出,如何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答題。
不久前,記者在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生態工程第二期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來回奔走,起重機機械臂高高揚起,反硝化濾池以及兩塊高效復合人工濕地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為解決水資源短缺難題,近年來,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反復探索研究,採用“潛流+表面流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處理園區污水廠尾水,打通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屏障,實現工業廢水循環利用。
在人工濕地一期工程所在地,放眼望去,污水經過淨化后流入表流區,濕地內水體清澈見底,周邊的蘆葦、垂柳等植物隨風搖曳。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自然資源局局長劉濤說:“濕地項目現在是全市水系連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水處理廠尾水經人工濕地淨化后,可將水質由一級A標准提升為地表水四類。”人工濕地處理的成功實踐,讓建設生態文明金昌的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此外,金昌市先后實施了金川中型灌區(河西堡片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金昌市鎳鈷工業基地水源保障工程、永昌縣石梯子水廠主管網提升改造工程等,可進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和水資源利用率。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金昌市重點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專項整治。目前,市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8%,城市生活再生水利用率達68%,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100%,縣級及以上4個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24個水源地全部完成保護區劃分,22個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
今年1月,金川區兩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部建設完工,經過驗收后投運。
“通過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金川區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有效防止了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發的農村水體、土壤和農產品污染,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金川區住建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項目監管負責人賈得學說。
一個個水生態治理項目的開工,一項項水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地,讓金昌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如今,在金昌大地上,河湖競秀,山與水相得益彰,湖與城相映成趣,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