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甘肅:省屬企業加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佔東
2024年04月07日10:33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輕點鼠標,生產車間的天車自動吊運鋼板,激光切割機自動切割鋼板。挪動鼠標,能任意旋轉、拉伸“十字焊接機”的數字模型,進而通過模型查看十字焊接機在車間軌道上的位置、焊接工件、用電量,並根據監測到的數據進一步優化排產方案。

這種有人指揮、無人操作、智能優化的生產模式,在蘭石重裝煉化公司“數字孿生車間”已被廣泛實現。小到機器設備、中到生產線條、大到整個車間和公司,都在數字孿生技術支持下,通過技術團隊建模、採集數據,在數字空間中擁有了“數字孿生體”,生產管理人員利用“數字孿生車間”系統,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對生產運行進行綜合管理和智能優化。

蘭石愛特互聯網科技公司創新共享中心主任馮靖宇說,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激光切割機切割鋼板的利用率達到90%左右,比有資料記載的利用率70%提高了約20個百分點。智能天車也不需要人操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風險。

這還只是個開始。

馮靖宇說,下一步將借助大模型,讓數據直接呈現給機器,使機器能夠自主學習、分析這些數據,並通過機器指揮機器的方式,實現“黑燈”工廠,推動工業制造邁向工業“智”造新高度。

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產品換代的背后,是甘肅省屬企業推動產業煥新升級,加力全方位競逐新質生產力的寫照。

甘肅是我國西部老工業基地。甘肅省屬企業約83%的資產集中在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領域,貢獻了超過90%的營業收入和超過88%的利潤總額,是全省國有經濟的“基本盤”,也是甘肅省實施強工業行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優勢所在、根基所在。

“加快推進甘肅省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形成滿足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甘肅省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關鍵。”省政府國資委規劃發展處處長郭克斌說。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去年以來,甘肅省屬企業圍繞有色冶金、煤炭、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等傳統產業領域,加快推進主體裝備大型化改造等項目,實施高端化項目66個,完成投資67.3億元,重塑傳統產業發展動能。酒鋼集團以裝備大型化、高端化為目標,實施煉鐵廠燒結機和煉鐵工藝裝備“三化”升級改造項目、碳鋼薄板廠熱軋酸洗板鍍鋅鋁鎂等重點項目。金川集團開發鎳鈷高溫合金、高端金屬粉末等多功能鎳鈷新材料產品,開發高性能儲能材料、新型貴金屬材料、高純金屬等產品。白銀集團推廣運用無人行車、智能機組、智能機器人等高端裝備,銅冶煉智能制造項目入選國家“示范工廠”名錄。

“數字時代”扑面而來,如何點“數”成金、加“數”成勢,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省屬企業聚焦5G、雲計算、大數據等重點技術,廠區內已建成5G基站1500台(套),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上雲用數賦智”達到70%,重點生產設備連網率超過40%,打造省級智能工廠5個、數字化車間26個。絲綢之路信息港公司建成“如意雲”服務平台,提供數據應用+數據存儲融合服務,建設運營“國資國企雲”,開展國資監管鏈、中藥材溯源鏈等開發應用。甘肅能化集團打造以甘肅煤炭交易中心為主體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全供應鏈新模式,完成以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和內部數字化採購管理為核心的智慧物流、智能倉儲、供應鏈金融服務、信息資訊服務、大數據分析、碳排放智能分析8大平台開發建設工作,創建了挂牌、競價、長協、邀約、集合等交易模式。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牛鼻子”。省政府國資委督促指導省屬企業充分發揮266個省部級以上研發平台作用,加強聯合創新攻關。目前,省屬企業擁有54戶專精特新企業、4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牽頭組建5個創新聯合體,攻克19項重大技術、3項“卡脖子”技術。金川集團自主研發羰基鎳丸系列產品,部分牌號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成功開發出1400毫米以上大卷重大寬幅鎳帶,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甘肅科技集團助劑廠PVC用引發劑新產品成功實現國產化替代。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甘肅省屬企業積極搶抓“雙碳”機遇,著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風電、光電、輸配電、儲能、氫能、核電、地熱能裝備制造業。甘肅電投集團統籌推進新能源、調峰電源、抽水蓄能等產業培育與發展,全力構建“發輸儲用造”一體化發展格局。酒鋼集團投資5000萬元實施隴西綠色高端鋁合金生產線建設項目一期工程,推進全石墨化陰極低碳節能技術改造,綠色化生產水平穩步提升。

近三年來,甘肅省屬企業“三化”改造項目投資逐年遞增,累計完成396.04億元,取得了速效並重、量質齊升的顯著成效,為甘肅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省政府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定不移提升核心競爭力,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