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群眾“安居”夢
——廣河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見聞
今年3月,59歲的馬進英拿到新居鑰匙,告別了生活多年的山村舊屋,搬進了城鎮新房,圓了20多年的“安居夢”。
據悉,廣河縣城投大廈共安置了43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去年,馬進英通過政府補助、貼息貸款等方式購得一套三居室,開啟了新生活。
走進馬進英的新居,記者看到,房間寬敞明亮,設計風格簡潔,空間布局合理,他的妻子和兒媳正在廚房內准備午飯。“搬到新房子裡,我們特別高興,水、電、暖也相當滿意,做飯洗衣服都很方便,和城裡人的生活沒啥兩樣。”馬進英樂呵呵地說。
談起入住感受,馬進英更多的是對政策紅利的感謝和欣慰。“如果不是黨和政府的幫助,不知道還要多少年才能住上新房。”馬進英感慨地說。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帶來的政策紅利,不僅讓群眾“搬”來了好日子,也讓群眾真正“搬”進了幸福裡。
自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啟動以來,廣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縣城、三甲集兩個現場駐點工作專班,專職開展搬遷工作,督促施工方全力加快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搬遷各項工作任務。
在該縣嘉泰盛園小區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忙著粉刷外牆及室內裝修。該項目自今年3月底簽訂2024年生態搬遷安置房回購合同以來,為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建設者們奮戰在施工一線,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加班加點,強力推動項目進程。今年4月中旬,完成了2號樓封頂,目前正進行后續外牆抹灰和保溫、衛生間防水、地暖及裝飾裝修工程,預計今年10月底前可交付使用。
“每天都會有搬遷群眾來看房。”嘉泰盛園小區項目負責人馬海珊說,建設的安置房面積適中、結構合理,受到不少搬遷群眾的喜愛。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搬遷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搬遷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在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過程中,廣河縣始終把搬遷群眾后續扶持作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該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金佔明告訴記者,在綜合考慮群眾意願、后續發展等因素后,縣上嚴格落實“四避開、四靠近、四達到”要求,合理選定搬遷方式,依托電商扶貧車間、園區皮毛加工廠房、河沿面片美食城等,為搬遷群眾提供就近就業服務,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業就、能致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