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2023年專題>>甘肅教育>>教育動態

甘肅:打造中西部高教改革先行先試樣板

2024年09月08日16:25 |
小字號

“重走長征路 砥礪強國志”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現場。尹曉軍攝

2020年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三條溝小學師生搬進新校園。甘肅省教育廳供圖

2024年甘肅農業大學舉辦雙選會現場。尹曉軍攝

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搶抓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重大機遇,全面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以建設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為牽引,以省屬高校一流學科突破工程為突破口,積極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從量變向質變躍升。

發布“蘭州倡議”

高等教育迎來新發展機遇

2022年5月,教育部批復在甘肅設立國家第一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2023年6月,甘肅承辦教育部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會暨教育強國戰略咨詢會,發出了“蘭州倡議”,並與教育部簽署部省戰略合作協議。

“‘蘭州倡議’為中西部高校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和深化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

甘肅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以出台的《關於加快普通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統領,制定出台“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實施方案”“甘肅省高校產業研究院建設方案”“高校青年博士教師‘入企入園’行動方案”等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備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機制。

在此基礎上,一系列改革創新之舉也隨之而來——

2023年11月,甘肅在全國率先召開全省高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會,為高等教育對標一流、跳起摸高、追趕進位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高標准建設國家級產業研究院、建成18個省級產業研究院,261名高校青年博士、教師赴168家企業和園區開展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實現人才發展與企業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創新實施“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教學互評、資源互享、學位互授”行動。目前,已有124門次一流課程在甘肅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內開放課程互選,省內20所本科高校的13.2萬余名學生參與選課學習。

加快“四新”建設,在全國率先實施新文科建設“十項行動”。大力推進“雙萬計劃”,全省高校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分別達到182個、306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6門,建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130門。

實施沿黃九省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簽署省部共建高校協議10個、省校合作協議11個、省際合作協議8個、對口支援協議31個,全省本科高校實現全覆蓋,形成“多對一”“一對多”組團發展新模式和可持續的自我“造血”機制……

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一核三帶”發展格局,積極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實現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精准對接,從自身發展的“小邏輯”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轉變。

“我們要辦強辦精優勢特色學科專業,提升省內高校的國內國際影響力。”甘肅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珍說,鼓勵支持各高校根據學校發展實際和優勢特色,有針對性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推動高等教育從規模向內涵、從量變向質變“躍升”,促進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持續打好“城校共生、校企共生”特色牌。

突出質量強內涵

打造先行先試甘肅新樣板

苜蓿是集飼用、食用和藥用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植物,對磷素、氮素的需求量較大,但肥料的投入不僅增加種植成本,長期大量使用也給土壤可持續利用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曾經“卡脖子”問題,在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姚拓教授團隊的努力下得以攻克,目前,該團隊成功研發出6種適用於天然草地“物源調控”的微生物菌劑產品。

成績的背后正是甘肅高等教育加強系統設計、精心謀篇布局、整體性提升學科建設水平的生動實踐。

甘肅省持續推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融合發展,建設省級一流學科64個、省級重點學科214個,建設4個國家級、9個省級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構建“校—省—國家”三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本—碩—博”貫通人才培養機制。

甘肅是簡牘大省,百余年間這裡共出土簡牘6萬5千余枚。借助比較優勢和甘肅豐富的簡牘資源,西北師范大學正按照全省統籌部署,加快簡牘學一流學科建設,不斷破譯和傳播深藏於簡牘中的“文化密碼”。

蘭州理工大學依托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立足發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特色,著力打造科研實力雄厚的創新平台,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該實驗室副主任喇培清介紹,他們圍繞高端裝備先進制造,形成天然氣儲罐、核燃料組件、航空發動機用關鍵零部件的先進焊接、智能化無損檢測以及修復的關鍵技術。其中,研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內罐智能焊接方法及焊接過程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6萬立方以上LNG大型儲罐內罐建造的自動化焊接。

甘肅奮力在打造集群發展共同體、塑造集群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和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急速攀升。2022年有12項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數量超歷史總和﹔2023年,全省高校立項國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項目、省哲社項目數分別佔全省總數的67%、93.7%、84.8%﹔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甘肅省分賽參賽項目突破7萬項。

深度融合促創新

產學研用服務地方發展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字信號處理與軟件無線電研究所所長嚴天峰教授團隊通過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等技術,在國內首次成功復原甘肅鬆山新邊索橋堡、三眼井堡、永泰龜城三個最具特點的古代堡寨。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在國家文化遺產參數化全景數字復原上的空白,並由此擴展到工業、工程等多個領域。

嚴天峰團隊致力於突破通信和監測領域的一系列“卡脖子”技術,科研成果廣泛應用於能源、通信等領域,先后獲得包括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項10余項。

“技術理論研究在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在企業,我們與企業的需求深度耦合。”該學院院長閆光輝介紹說,通過聯合創新、企業混改等多種模式,探索推進“產學研用”深度結合,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人才創新活力。

如今,高校資源匯聚,孵化載體活力迸發。2023年1月,甘肅省校企共生融合發展創新港正式揭牌,集聚優勢,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業、社會資本聚焦甘肅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研發。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強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著力打造“科研攻關、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高水平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

蘭州大學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的核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團隊攻克繆子應用的多項關鍵技術,研發出國內首台套可產業化的繆子成像系統,成功將其應用於大型文物遺址的無損檢測和內部密度結構成像及礦藏勘探領域,並在基礎設施、冰川監測等多個領域進行拓展﹔甘肅農業大學依托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提升干旱生境作物抗逆性、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為主攻方向,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農牧民增收致富“雙豐收”……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上,甘肅高校的“智囊”作用日益凸顯,“雙一流”建設成果豐碩,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能化、材料、醫藥、生態等基礎領域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成為全省自主創新主力軍和打造“國之重器”的主陣地。

東方風來,萬象更新。“我們將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聚焦打造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助推教育現代化實驗區、高等研究院和產業研究院等‘三區一院’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奮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張國珍表示。(尹曉軍 秦煜世 馬生駿)

來源:甘肅省教育廳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