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一座70多萬常住人口的縣級市有近500座古戲台和仿古戲台——

在樂平,愛戲便有戲台(藝近人和)

朱 磊
2024年11月28日10: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樂平,愛戲便有戲台(藝近人和)

核心閱讀

活躍在戲台上的樂平市贛劇團,如一條絲線,將全市近500座古戲台、仿古戲台串珠成鏈。

舞台、傳承、創意,贛劇團要走得遠,3個要素都不能丟。在年輕團員們心裡,贛劇是飯碗,更是戲迷們的心靈家園,需要用一生去鑽研和守護。

“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戲看。雞叫天明亮,仍有鑼鼓響。”一首民謠,在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傳唱至今,道出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

但當你走進樂平,仍然會大吃一驚。70多萬常住人口的縣級市,古戲台和仿古戲台竟然有近500座,如珍珠般點綴在山水之間。

想不到,活躍在戲台上的樂平市贛劇團,保持著如此高的演出頻率與演藝水准,如一條絲線,將古戲台串珠成鏈。

走下去,走進去,真切體會到群眾對於戲曲的熱愛。這份熱愛,成為滋養贛劇藝術、培育贛劇人才的沃土。

“要請就請樂平市贛劇團,有面子”

車在路上跑著。“慢點。”樂平市文化館研究員蔣良善叮囑司機,手指往遠處指點,“你看,那棟老建筑就是老戲台子!”

自13歲開始接觸贛劇,蔣良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讓他從愛看戲到研究戲再到寫戲,最終讓他放棄了30多萬元的年薪,回到樂平專心做戲。

樂平自古便是戲窩子,愛戲,便有戲台。多年來,蔣良善如蜜蜂採蜜一樣,巡看了全縣的老戲台子。這些戲台,凝聚了自明清以來樂平的戲劇史。一些老戲台的隔板上,還留著幾百年前開台戲班子留下的劇目單。

走進鎮橋鎮滸崦村,遠看金碧輝煌,近看重檐翹角,榫卯結構一層層搭建起眼前這座“晴雨台”。這座古戲台歷經400余年風霜,仍然是雕欄畫棟,正中牌匾上刻著:久看愈好。“藻井的擴聲效果,木雕上的人物故事,楹聯上的忠孝節義,細細看,每一處都與戲有關。”蔣良善娓娓道來,我們的耳畔仿佛響起了鏗鏘的鑼鼓聲。

10月28日下午兩點,還沒走進曹家村,就被一陣高亢的鼓樂聲提醒著:好戲開始了!

“戲班子沒進場,我就佔好位了。”70歲的村民吳和金是老戲迷,正瞇著眼,沉醉在台上的《楊門女將》裡。

去年,曹家村投了80多萬元建了這個仿古戲台。村民代表們圍桌商量,戲台錢村裡出,開台戲的演戲錢咋解決?沒想到,村民們聽聞請戲班子,紛紛解囊,“要請就請樂平市贛劇團,有面子!”

平時節省的吳和金,掏5000元沒心疼,隻想把場面搞得熱鬧漂亮,請親戚朋友們好好聽幾場戲,也讓自己遠在石家庄的哥哥,借著這個機會回鄉團聚。這不,一個電話打過去,兩年沒回家的親人立馬買了回程票。“在樂平,開戲比過年熱鬧!”蔣良善笑言。

開台戲要連唱5天,樂平市贛劇團不含糊,每天從早到晚,兩本大戲、兩本小戲輪番上演。

5點鐘,《楊門女將》演罷,家家戶戶便升起了炊煙,吳和金家門口一溜的長桌擺起。流水席間,聊起白天這幾場戲,興起時免不了高唱幾句,贏得掌聲的更忙不迭敬酒,一年的離別與辛勞,都在這熱熱鬧鬧中得到了釋放。

團長入戲了,團員們“扛著編織袋闖省城”

“每日裡釣魚養性……”海南某林場,胡海棟對著滿眼香蕉林,心中苦悶,不覺喊出《江邊會友》中的唱詞。

鏡頭一轉,2024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上,胡海棟飾演《江邊會友》中的尉遲恭,“倒也落得個清閑快樂……哈哈哈。”一段豪邁唱詞出口,滿堂喝彩。

一段唱詞,卻有兩種心境。當年胡海棟辭職下海,在海南種起了香蕉,卻仍然難以丟掉自己的贛劇情懷,7年后回到贛劇團時,已是人到中年。好在嗓子一直沒丟,胡海棟積極轉型大花臉,利用一切機會,完善自己的表演方式。

在2024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閉幕式上,胡海棟被授予“新時代中國戲劇(淨行)中青年英才”榮譽稱號。去昆山展演候場時,他才發現自己是唯一一名縣級劇團演員。演出后,他摸出手機給贛劇團團長程慧發了條微信:“贛劇團給了我們越來越大的舞台和鍛煉機會,這個獎項,是每名團員努力的成果。”

一條微信,讓程慧心中五味雜陳,2021年,她從市文聯副主席平調到樂平文化館當館長。看十來分鐘折子戲都要打瞌睡的她,到了文化館才知道,樂平市贛劇團已經並入文化館,文化館館長也是贛劇團團長。“寧帶千軍萬馬,莫帶敲敲打打。”老話涌上心頭,卻讓好強的程慧躍躍欲試。

彼時的贛劇團,經歷著改制帶來的陣痛,演員們雖然仍有排練,卻得過且過,心氣提不起來。贛劇團和程慧一樣,急需一個舞台,“跟自己較較勁!”程慧說。

為了參加2022年第八屆江西藝術節,程慧拉來了蔣良善當老師,從零開始學習,關於贛劇的歷史、表演甚至古戲台都要補課,筆記記了幾大本,蔣良善笑道:“程團長入戲了。”

過去參加江西藝術節,贛劇團往往隻報戲劇類專項,這次程慧卻一口氣報下13個子項目,甚至連廣場舞都不放過。

“不求拿獎,但是多一分展示就把我們贛劇團多推出去幾分,我們要讓全省老師們看到我們贛劇團的特色和優點。敢不敢試試?”程慧給大家打氣。

備戰的那3個多月,沉寂的文化館裡,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都是鑼鼓齊鳴,聲震九霄。

比賽日,為了節省成本,團裡置辦了最簡單的行頭,設備用編織袋裝了幾袋,戲稱要“扛著編織袋闖省城”。

藝術節上,贛劇團一出手便不凡,大戲《瓷·心》獲得評委交口稱贊,拿下第八屆江西藝術節·第十二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大戲新創劇目獎。器樂表演中,結合贛劇打擊樂與瓷樂特點編排的《驚蟄》,一出場便讓大家眼前一亮,順利進入復賽。復賽中,大家又別出心裁將打擊樂演奏與贛劇行當唱腔相結合,打造了一出《生旦淨末丑》。

“復賽后,大家覺得已經充分展示了特點,退了房便要打道回府。還沒出發,決賽通知到了,樂平市贛劇團成了器樂組唯一一個入圍的縣級贛劇團。”程慧回憶,可大家傻眼了,決賽的曲目沒准備。

怎麼辦?贛劇團幾十年基層表演積累的底蘊充分發揮,大花敲鼓、二花打鑼、老旦拉胡……用了半天時間,捏合了贛劇“九角頭”特色發聲作為開場,結合鑼鼓特點排出的新曲,拿下全省總決賽第四名。

一場“戰斗”,讓久違的精氣神又回來了。團員“扛著編織袋闖省城”的美名,在樂平市傳為佳話,各類演出邀約不斷。樂平市贛劇團,火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在樂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相關部門為贛劇團提供編制待遇保障,曾經讓人頭疼的編制問題得到了解決。如今,全團演職人員66名,有國家二級演(奏)員9人,三級演(奏)員36人。“在基層劇團,是難得的‘九角頭’齊全的存在!”蔣良善評價。

翻開手機,程慧給我看了演出排表,已經排到了明年3月份,演出以樂平為中心,輻射到了周邊10余個縣市,每年要在基層演出400多場。

贛劇是歷史的留聲機,也是時代的播放器

10月19日晚上7點,景德鎮陶溪川大劇院,大家陸續入場,等待一場與贛劇的約會。

樂池裡,響起鏗鏘的音樂,湊近一看,竟然是一支交響樂隊。舞台上,精美布景變換,演繹出一部蕩氣回腸的《李邇王》。

台下,蔣良善感嘆,“這個本子成稿近10年,如今卻讓一個縣級劇團搬上了舞台。”根據莎士比亞經典劇作《李爾王》改編的這出贛劇,是他嘗試以贛劇與莎士比亞經典進行對話的新探索。

同《李邇王》一樣,在樂平市贛劇團,古老的藝術並不隻有一張面孔。

樂平市第十九小學,孩子們在蔣良善和贛劇團青年演員吳雅靜的帶領下排練贛劇課本劇《雪孩子》,雲手、踱步、走台……擺得有模有樣。從老師講學生聽到老師導學生演,2021年開始,樂平市贛劇團走進課堂。如今,有了課本劇這個創新平台,贛劇團更受學生歡迎,每年進校園達500多節課。

2024年,在音樂和表演上巧妙運用了贛劇四平調和老撥子聲腔,融入戲曲舞台程式化表演的《雪孩子》,榮獲第八屆江西省少兒戲曲小梅花大賽集體組最佳劇目獎和“全民美育”青少年戲曲展演全國美育銅星。“第一次接觸課本劇就覺得好驚喜,沒想到戲曲可以這樣玩。希望有一天可以走上贛劇的大舞台。”從配角演到主角,五年級的詹星桐同樣在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在贛劇團負責新媒體,程軍才2022年才開始起步,身上的家什卻很齊備。僅2023年,劇團在抖音直播演出320余場,平均每場觀看人數6萬—8萬,總計瀏覽量超530萬。

“看戲需要導賞,一部戲為什麼要看角兒,因為舞台、式子、本子基本固定,演繹出自己的風格全靠演員功力,從妝容到動作,要細細品。我就是網絡導賞,讓更多年輕人能夠看到贛劇的內核!”程軍才解釋。

舞台、傳承、創意,贛劇團要走得遠,3個要素都不能丟,而樂平市贛劇團之所以能夠留住和吸引年輕人加入,也是因為這3個要素。

如今,隨著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成長起來,“九角頭”幾乎每個角色都有新生代,樂平市贛劇團擁有了一批可挑大梁的后備力量,也成為他們堅持守正創新的最大底氣。“在大家心中,贛劇是什麼?”我問道。“是我們的飯碗,更是戲迷們的心靈家園,需要我們一生去鑽研和守護。”演員們回答。“它是歷史的留聲機,也是時代的播放器。”程慧說。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