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追著鳥鳴探濕地(在現場)

本報記者 張志鋒
2024年11月28日10: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追著鳥鳴探濕地(在現場)

初冬時節,一輛電動三輪車穿過一片蘆葦,停在河北省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觀鳥塔前。

“我早上6點來巡護,跑一趟要三四個小時。”巡護員沈明俊招呼記者坐上三輪車,一起去巡護。

湛藍的天空下,雪白的蘆花隨風搖曳,一叢叢蘆葦倒映水中,“潑”出一幅水墨畫。

三輪車駛進蘆葦裡的小道,跑了十幾分鐘,但除了蘆葦和水塘,什麼也看不到。

“這裡是河北省首批‘鳥類天堂’,怎麼看不到鳥?”

“每年10月上旬到12月中旬,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在這裡歇腳,野生鳥認生,都藏在高高的蘆葦裡。”

沈明俊停下車,側耳傾聽:“聽!鳥叫!”

“嘎——”“嘎嘎……”“叫聲長的是大雁,叫聲短的是野鴨。”沈明俊指著一片蘆葦說。

南大港濕地臨近渤海,是我國重要濕地之一。沈明俊的父親以前在國營南大港農場上班,“有蘆葦有魚,都能賣錢,這裡是聚寶盆。”老輩人一切“圍著生產轉”。過去還有人在這裡承包魚塘,一些污水流進濕地,塑料瓶等垃圾漂在水面。還有人架設粘鳥網,“鳥有靈性,看到這種環境,肯定不愛來。”沈明俊說。

轉機出現,南大港煥發新顏。2002年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沈明俊退伍后到農場上班,但工作不再是父親那一套。

“我每天騎三輪車跑30多公裡。雨天靠步行,一天至少3萬步。”沈明俊再次啟動三輪車,“兩個人輪班,全天巡護,比看孩子都上心。”目前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有10個保護站,巡護員共20名。

“咯咯……”“這是骨頂雞。”盡管看不到它們,沈明俊聽叫聲就知道是什麼鳥。

每年春天當地都舉辦觀鳥、愛鳥等活動,展示濕地環境的改善,“近些年人們環保意識增強,把鳥當朋友,沒再發現打鳥捕鳥的!”沈明俊笑呵呵地說。

新一輩改行,南大港轉型。當地清退水產養殖等179戶,實施南大港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等項目,恢復濕地308.8公頃,總面積達7500公頃。

水清了,葦綠了,魚多了。“有吃有喝,環境友好,鳥自然就多了。”沈明俊再次停車,登上一個瞭望台遠眺。

“嘎——”“這是灰雁!”一抬頭,一群灰雁掠過天空,從“人”字形變成“一”字形,飛向遠方。

“過去大雁12月中旬以前就飛走,近幾年要待到12月底,甚至到來年1月,舍不得離開。”沈明俊舉起手機拍攝這些精靈。

從人工巡護到智能監測,保護更加科學高效。“我們構建起覆蓋全濕地范圍的智能監控網絡,像裝了‘千裡眼’和‘順風耳’,實時全域監測預警。”沈明俊說。據監測,過去3年當地遷徙鳥類從3.5萬多隻增至10萬多隻,當地收集到18萬余條聲紋記錄,識別出197種鳥,聽鳥鳴可以推斷“鳥名”。

經過多年修復保護,南大港四季如畫,春如翠毯、夏似綠波、秋蘆若雪、冬葦賽金。2024年7月26日,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今這裡的鳥類增加到272種,其中,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共69種。

“這是對多年保護的肯定,生態價值沒法用錢衡量。”沈明俊說,“我的女兒考研選了植物保護專業,將來比我們這一輩干得更好!”

“嘎——”又一群大雁飛出蘆葦蕩,飛向碧空,“明年3、4月它們會來串門兒,那時不光能聽到它們唱歌,還能看到它們成群結隊跳舞……”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