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崛起新力量——走進冰雪試驗區
近日,身穿京劇服飾的滑雪愛好者在吉林省吉林市萬科鬆花湖度假區的雪道上滑行。
新華社記者 張 楠攝
冬至將近,晨曦輕輕揭開雪域林海的神秘面紗。淡藍的天幕下,北大湖滑雪度假區的雪道宛如銀龍,穿梭在群山之間。眼前此景,讓來自上海的葉藝濤難掩激動,呼出的氣息在寒風中凝結成縷縷白霧。
“這是我第一次‘外滑’!之前都在室內滑雪場練習,感覺完全不一樣。”葉藝濤說,“而且和俱樂部的朋友們一起來,有搭子、有活動,很開心!”
自11月下旬全國各大滑雪場全面“開板”以來,2024—2025雪季中國冰雪市場熱度持續攀升。記者調研發現,一股新力量正在冰天雪地中崛起——經過多年發展,聚合多項屬性的一批滑雪俱樂部在冰雪產業鏈中開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已有滑雪俱樂部出現,但其功能除社交外,多是為雪友提供培訓和安排行程。“現在的俱樂部更像紐帶,吸引和整合滑雪人群、場地、培訓、裝備、品牌等多方力量,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圈。”上海黑桃滑雪俱樂部下屬滑雪學校校長楊勇說。2015年以來,伴隨著國內冰雪消費市場的多元化與細分化,“2.0版”滑雪俱樂部在多地涌現,它們的運營更加專業化、商業化——“上海黑桃”便是其一。
“上海黑桃”已成立7年,擁有雪具店、滑雪學校等業務板塊,主要聚焦華東地區客群,致力於推廣冰雪文化,連續多個雪季舉辦“開板”“封板”等活動,已累計吸引數萬人次參與。這個雪季,該俱樂部在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舉辦超千人參與的“開板”活動之后,又來到位於吉林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的北大湖,舉行了超過400人參與的免費教學開放日活動。
數據顯示,相較歐美、日韓等滑雪產業相對發達的地區,中國滑雪運動的人口滲透率還存在差距。業內人士認為,從室內雪場的“冰箱寶寶”起步,到室外雪場的進階,再到上野雪或鑽研自由式技巧,這一路的“升級”很適合由俱樂部完成組織、引導、服務工作。
“關鍵在於安全性。讓初學者在接觸滑雪時找到歸屬感,擁有獲得感。”楊勇說,“這次開放日期間,俱樂部安排了50多名教練,免費為會員提供具有成長體系的滑雪教學。”
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將於2027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2萬億元、1.5萬億元。“冷經濟”釋放“熱效應”,越來越多投資者為冰雪產業潛力和前景投下信心票,各地滑雪俱樂部也成為商業品牌競相投放的新藍海。
記者調研發現,滑雪俱樂部的“觸角”關聯到景區、裝備、航空公司,涵蓋汽車、食品、酒水飲料、化妝品等領域,從而賦予冰雪消費“組團式”的新玩法。“作為來自滑雪勝地瑞典的燕麥奶品牌,我們希望與更多企業攜手,助力中國冰雪經濟不斷升溫。”噢麥力OATLY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負責人林春燕說。
對雪場而言,俱樂部帶來的遠不止客流。北大湖滑雪度假區市場總監閆帥認為,一方面,俱樂部組織的活動具有社交屬性和傳播優勢,可以在圈層內更好地發酵﹔另一方面,度假區也通過俱樂部的反饋不斷提升服務,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的溫泉酒店就是應南方幾家俱樂部的需求新增的”。
每逢雪季,滑雪俱樂部往往要為會員提供多段行程,涵蓋吉林、河北、新疆等多地。受訪雪友普遍表示,他們不用自己勞心費神做攻略,俱樂部就能夠提供交通、住宿、活動等方面的精准信息推薦與服務。這些俱樂部進駐過的一些村落、民宿也會在流量吸引、形象包裝等方面受到啟發,比如北大湖附近南溝村部分民宿就增加了潮玩設備、小程序指南等項目。
雪季漸入高潮,剛忙完北大湖的活動,楊勇就開始與同事籌劃下一段行程。對於中國冰雪經濟和滑雪俱樂部的發展前景,他信心滿滿:“未來要更好地服務雪友,更好地匹配市場,讓更多人愛上冰雪運動,讓更多快樂融入冰雪。”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昊飛、王帆、周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