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因地制宜探索荒漠化治理新路子 

切實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黃雅麗
2024年12月19日09: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切實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治理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戰場、防御沙塵暴的重要防線,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探索荒漠化治理的好辦法和新路子,舉全盟之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切實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集中集約,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西部,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直接關系西北、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對於阿拉善盟而言,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能在發展方式和路徑上搞“拿來主義”,與經濟發達地區拼產業、比結構、賽速度,而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生態環境保護挺在前頭,根據地區資源稟賦、立足地區產業發展實際,逐步蹚出一條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在實踐中,阿拉善盟大力推進工業集中、農業高效、牧業適度和沙產業規模發展。在第一產業發展中,依托肉蓯蓉、鎖陽等沙生植物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成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花棒採種“三個百萬畝”基地,培育創新平台和規模化企業近200家。在第二產業發展中,大力推進節能技改、節水改造、綠能替代等工程,大力建設以新能源和鹽鹼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在第三產業發展中,充分利用胡楊林、巴丹吉林沙漠等豐富文旅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堅持點線面結合,因地制宜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阿拉善盟分布有廣袤的荒漠草原、沙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治理范圍廣、成本高、難度大。對於阿拉善盟來講,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必須緊密結合地區實際,因地制宜探索科學有效的防沙治沙辦法,因害設防、分類施策,系統治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問題。為此,阿拉善盟大力推進草原休養生息,結合氣候特點和區域環境,對天然梭梭、白刺和胡楊林以及賀蘭山、黑河流域等重點區域進行圍封保護、復壯更新,積極探索荒漠地區飛播造林種草技術,在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邊緣建成兩條總長約460公裡、寬為3至20公裡的防沙鎖邊林草帶。加快推進本土種苗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價格低廉、適用性強的防沙治沙材料,逐步構建起以中心城鎮、工業園區、蘇木鎮為“點”,賀蘭山生態廊道、額濟納綠洲、黃河沿岸和交通干線防護帶為“線”,退化草原修復區、沙漠鎖邊治理區為“面”的防沙治沙生態安全體系,在點線面協同聯動中匯聚起荒漠化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

強化區域聯防聯治,一體推進上下風口流沙治理。阿拉善盟風沙口多、路徑長、沙源地分布廣,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僅靠一地一域單兵突進是不行的,必須打破行政區域界限,不斷強化區域聯防聯治,主動加強同周邊地區合作,統籌謀劃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綜合治理,緊盯重點風沙口治理和跨界沙源地治理持續用力,有效融通各項政策、整合各方資源,推動人力、財力、物力、科技“握指成拳”,推動防沙治沙由單兵突進向聯防聯治轉變。為全面提升防沙治沙綜合效益,阿拉善盟積極探索跨區域協同治理新路徑,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等地簽署聯防聯治協議,主動與寧夏中衛市、甘肅武威市和酒泉市加強聯防聯治,將防沙治沙項目優先向沙漠邊緣、上下風口和黃河岸線布局,積極探索“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立體化光伏治沙模式,推動實現增綠、增能、增收互促共進,在“點沙成金”中不斷提升荒漠化治理內生動力。

(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委書記)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