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甘肅: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描繪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2025年01月20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甘肅: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描繪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近年來,甘肅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祁連山生態保護實現了常態化長效監管,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連續獲評“優秀”等次。甘肅省委、省政府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先后印發《中共甘肅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和《關於全面推進美麗甘肅建設的實施意見》,部署開展“七大戰役”,以系統性、整體性的思維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將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視為重大的使命任務與底線責任,以不屈不撓的決心和腳踏實地的行動,全面推進美麗甘肅建設。

聚焦黃河流域 全力以赴抓好生態保護治理

黃河流域是甘肅省的重要生態區域,也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地處黃河上游的甘肅省,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境內黃河干流流經裡程佔黃河全流域的近1/3,承擔著為黃河中下游地區提供生態安全屏障和水資源保障的重要使命。為此,甘肅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扎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持續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甘肅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問題,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實施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4年,甘肅省水質優良比例達98.6%,無劣Ⅴ類水體,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中由2023年的第十三位上升至第九位。其中,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7.6%。這些亮眼數據展現了甘肅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甘肅省在黃河流域全面建成投運了34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工業廢水的有效處理和達標排放。同時,甘肅省還進一步加強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和農業農村污染管控,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此外,甘肅還與青海、四川、寧夏等省份建立了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促進了黃河流域內各省份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強化自然生態保護 實施常態化長效監管

在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祁連山是一個重要地標。祁連山橫跨甘肅、青海兩省,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甘肅省堅定不移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大力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項目,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初步建立。持續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及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工作。完善長效保護監管措施,持續壓緊壓實各方責任。

通過接續努力,祁連山生態保護已見成效。中央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給予“甘肅省持續鞏固祁連山生態保護成果,祁連山地區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步提升”的充分肯定。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地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草原生態穩定性不斷增強,水域面積更加穩定。保護區內雪豹數量增加到350—500隻,不同種群野生動物數量較2014年提高了15%—20%。

祁連山生態保護是甘肅強化自然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甘肅省建立並完善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機制,推動甘肅省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邁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同時,堅持“常態化監管、動態式修復”的要求,不斷強化自然生態保護。劃定952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連續7年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嚴厲打擊和整治自然保護區內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甘肅還注重自然生態的保護和修復。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鞏固拓展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成效,有序實施甘肅黃土高原生態屏障區(平涼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等。這些工程不僅提升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還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支撐。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甘肅省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領域,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開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劣Ⅴ類水體殲滅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等專項行動,全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等重點任務落實。

經過努力,甘肅的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4年,全省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14條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均達到“長治久清”級別,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這些數據生動詮釋了甘肅在水環境質量改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效。

除了水環境治理,甘肅還注重空氣質量改善。建成“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及大數據平台,採取“加強預報預警+嚴格防塵措施+強化宣傳引導”組合措施,科學應對沙塵天氣。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石化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實施一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完成農村地區散煤治理35萬余戶,完成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00余台,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編碼登記4.2萬余輛,抽測汽車尾氣排放2.6萬余台。通過這些措施,甘肅空氣質量總體穩步改善。2024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2.9%,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改善了0.4%。

同時,甘肅省還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推動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生態環境監管方面,建立完善的環境質量研判、調度、通報、幫扶、預警、約談等管理機制。甘肅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每季度調度、省生態環境廳每月調度研判環境質量,對空氣、水環境質量反彈的市州要求限期整改。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力推動了甘肅省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甘肅省推動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強化碳排放指標管理,開展123家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工作,為科學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對重點碳排放企業進行履約管理,截至2024年12月20日,提前足額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三個履約周期(2023年度)甘肅省22家發電企業的履約清繳,累計交易268.03萬噸,成交額2.31億元。

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甘肅省還加強氣候投融資項目的謀劃和儲備工作。目前,已有49個項目納入甘肅省氣候投融資項目庫,15個項目獲得授信114.52億元、貸款金額50.87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為甘肅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甘肅省還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通過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體系,甘肅省有效提升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是甘肅省的重大使命任務和底線責任,未來,甘肅省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描繪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數據來源:甘肅省生態環境廳

《人民日報》(2025年01月20日 第 16 版)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