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經濟總量5萬億元以上的省份達11個——
31省份亮出全年經濟“成績單”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4年經濟數據近日出爐。
你追我趕,拼搏向前,各地交出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從GDP(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速看,快於5%全國增速的既有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東部經濟大省,也有安徽、湖北、內蒙古、甘肅、新疆等中西部省份。從經濟總量看,地方GDP在5萬億元以上的經濟大省達到11個,其中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邁上14萬億元台階的省份。
專家表示,各地經濟“成績單”,既反映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証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還呈現出許多新的結構性特點。
勇挑大梁——
經濟大省穩中有進
2月5日,農歷蛇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豐田汽車公司正式宣布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豐田汽車公司表示,新公司將依托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先進成熟的產業鏈基礎、物流網絡、人才體系及市場規模,將中國客戶的期待以中國速度反映到產品中。
外資精准落子,以實際行動肯定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表現。
從各地經濟“成績單”來看,經濟總量超5萬億元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和安徽,其中10個省份的GDP名義增速快於全國,顯示經濟大省承擔起了為全國經濟“挑大梁”的任務。具體看,“穩中有進”是經濟大省的關鍵詞。
經濟大盤穩,主體活力足——2024年,浙江省經濟總量突破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高於全國增速(5%)。2024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1%,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0.6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9.4%﹔有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首次突破10萬家,達到100361家。“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民營經濟金名片擦得更亮,充分展示了‘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擔當。”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周向軍說。
高端產品多、企業效益增——福建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推進。其中,規上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28.8%)、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19.7%)、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制造(18.8%)等高端裝備行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工業機器人(1.5倍)、模擬芯片(80.1%)、集成電路(31.3%)、風力發電機組(96.2%)、充電樁(14.1%)等產量亦表現不俗。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企業效益也不斷提升。2024年,福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6.2%。
開放水平高,朋友圈更大——據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崔洪光介紹,2024年1至11月,山東全省進出口突破3萬億元,其中出口增長6.9%﹔利用外資110.2億美元,佔全國比重10.4%。“截至目前,全省在營外資企業達1.9萬余家。韓國現代、美國惠普、日本小鬆等跨國公司扎根山東,帶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崔洪光說。
“東部沿海地區的穩健增長不僅有助於穩定全國經濟基本盤,而且相關省份在新興產業、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探索還可以為其他地區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帶來有益的經驗與協同合作的機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宏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俞劍說。
加速追趕——
中西部地區量質雙升
在經濟總量5萬億元以上省份中,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表現尤其值得關注。2024年,不少中西部省份都展現出“量質雙升”的態勢。
看數量,多個中西部省份躋身“經濟大省”行列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四川省202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6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其中,以租賃、餐飲、電競、運輸等為代表的服務業展現出較強活力。“2024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4%、5.8%、5.6%和6.3%,增速連續8個季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高於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四川省統計局服務業處處長余桂南舉例說。
“2024年全年,湖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60012.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湖北省統計局局長謝高波說,湖北省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可以概括為“穩的基礎更加堅實,進的勢頭更加強勁,好的成色更加彰顯”。比如,進出口貿易規模歷史性突破7000億元,增長9.6%,快於全國4.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佔比53.7%,比上年提升2.6個百分點。手機、汽車、集成電路、鋰離子蓄電池等產品出口額分別增長34.4%、19.5%、52.8%、133.8%。
看質量,中西部省份經濟發展“含金量”不斷提升,基礎更加夯實。
據甘肅省統計局副局長張軍禎介紹,2024年甘肅省地區生產總值繼2021年突破1萬億元后又躍上新台階,達到1.3萬億元。甘肅持續推進產業鏈鏈長制,推動810個項目完成投資1254億元,金白蘭武有色金屬集群、寶漢天工業母機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擴大第一產業的有效投資,既可穩定提高第一產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發揮重要作用。”河南省統計局投資處處長陳哲說,佔第一產業投資超六成的農業投資同比增長8.8%,比2023年加快24.4個百分點,對第一產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158.5%,自2024年8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正增長。
俞劍認為,2024年,中西部地區通過技術改造、環保升級等方式,促使傳統產業“換擋提速”。同時,中西部地區還積極在交通、水利、能源、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大投入,持續引進和培育高端制造業,有序承接東部地區優質產業轉移,從而實現了增長數量與發展質量的“雙豐收”。
干勁十足——
“新春第一會”再謀新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2024年,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挑戰不小。
“從總量和增速看,去年的‘成績單’基本反映了各省份在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上的特點。同時,更為具體詳細的結構性數據體現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均衡的積極態勢。”張立群說,2025年,各地應該進一步夯實自身產業發展基礎、公共服務基礎,積極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扎實優化營商環境,在動態分工優化中更加精准地找到自身定位,用足用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觀政策“組合拳”,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勢頭。
連日來,不少地方紛紛舉辦“新春第一會”,認真研究經濟發展形勢,積極把握趨勢、謀劃對策。
廣東省連續第三年在新春上班的第一天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說,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正紛紛加速研究與布局。2025年,廣東將實施科技創新強基、產業集群培優、數智技術賦能等八大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安徽省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提出,要在搶佔科技制高點上奮勇爭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難題上擔當作為,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闖出新路,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要改進作風,創優營商環境,及時有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引導和助力各類經營主體更好參與發展新質生產力。
遼寧省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上提出,要強化法治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同時,以改革“硬舉措”優化“軟環境”、激發新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民營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換動能、提能級。
“前有‘經濟成績單’,后有‘新春第一會’。開年之際,各地紛紛鉚足干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和產業特點提早進行謀劃部署,有利於2025年經濟工作取得良好開局。”俞劍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2月12日 第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