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丁
新春發“新箭” 長八甲亮相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月11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八甲火箭”)騰空而起、首飛告捷,將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八甲火箭的首次亮相,拉開了長征八號系列火箭高密度發射的序幕。
從外形上看,長八甲火箭“腦袋”更大,可為衛星提供更大的乘坐空間,適應更多種類和更大體積的衛星。長八甲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長八甲火箭是在長征八號系列火箭的基礎上,針對未來中低軌道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改進研制而成。它沿用了長征八號系列火箭的芯一級和助推器,芯二級為新研制的3.35米直徑通用氫氧末級,可選配5.2米、4.2米直徑整流罩,本次使用的是5.2米直徑整流罩。
相較長征八號系列火箭,長八甲火箭近地軌道運力提升兩噸左右,相當於額外增加了近一輛小型貨車的重量﹔長八甲火箭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7噸級,可以覆蓋未來主流軌道任務載荷的發射需求。從此,長征八號系列火箭形成了太陽同步軌道3噸、5噸、7噸級的運載能力梯隊,有力提升我國中低軌道衛星組網發射能力。
長八甲火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創新?
首先,將現有的3米直徑氫氧末級升級為3.35米直徑。長八甲火箭氫氧末級共底貯箱採用了新型結構,在保証結構強度、剛度的同時,簡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后續,3.35米直徑通用氫氧末級將作為成熟模塊,供其他火箭選用。
其次,發動機推力提升。為提高全箭運載能力,在保証可靠性的前提下,把現有發動機真空推力9噸提升至10噸。
第三,採用電靜壓伺服機構。伺服系統相當於汽車的“方向盤”,起到推力矢量控制的重要作用。電靜壓伺服機構與傳統電液伺服機構相比,組件更少、配套簡化,有利於滿足大批量生產、驗收、交付需求。
此外,長八甲火箭還創新地將衛星支架、轉接框、儀器艙的功能,整合到一個多功能艙內,成功減重200公斤,提高了火箭運載效率。這種集成式設計方法在火箭結構上的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
長八甲火箭未來將如何應用?
隨著中低軌道衛星發射需求日益增長,商業航天市場上迫切需要一款既能滿足多樣化任務需求,又具備高性價比的火箭。長八甲火箭通過優化設計、採用新材料,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火箭的整體性能,為商業航天市場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結構設計和制造方面,長八甲火箭改用了箱底整體成型工藝,產品一致性好,加工周期縮短近80%,焊縫數量大幅減少,對提高可靠性有很大幫助。通過電氣系統的功能融合和資源整合,還可以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
2025年,長八系列火箭計劃執行多次發射任務,更好滿足后續高密度發射需求,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商業發射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