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辦好“頭等大事”,提升人民幸福成色

暨佩娟
2025年02月13日09: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辦好“頭等大事”,提升人民幸福成色(思想縱橫)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這句話深刻體現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國家的各項工作,都要以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銘刻在心,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上。毛澤東同志把黨群關系比作魚水關系,強調“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寫進黨章。從“打土豪、分田地”讓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到新中國成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始終朝著讓人民幸福的方向邁進。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把“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視為頭等大事,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堅守與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為增進民生福祉行之篤之。2014年至2025年,在12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共提到“人民”95次。中國共產黨人夙夜在公、拼搏奉獻,就是要“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發展向前,民生向暖。新時代以來,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到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從推進醫藥集中採購改革到實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從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到農村“廁所革命”……我們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謀思路、定舉措,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有盼頭。過去一年裡,基礎養老金提高了,房貸利率下調了,直接結算范圍擴大方便了異地就醫,消費品以舊換新提高了生活品質……這些“家事”連著“國事”,正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生動演繹。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偏僻的小村庄,村黨支部書記鄭九萬病了,一天之內村民自發籌集了數萬元手術費為他治病,甚至表示“就是討飯了也要救他”,因為鄭書記心裡裝著群眾,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可見民心是杆秤,隻有順民意、得民心、為民謀利的黨員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要學習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谷文昌“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楊善洲“隻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精神,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實實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斷提升人民幸福成色。

辦好“頭等大事”,要把握好幾組關系。把握好“關鍵少數”和“絕大多數”的關系。各級領導干部是辦好“頭等大事”的組織者、指揮者、決策者和實踐者,要帶頭做表率、當好“領頭雁”,帶領群眾腳踏實地、拼搏實干,把群眾智慧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具體舉措,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黨員干部要以百姓心為心,多想想哪些方面工作同群眾期盼還存在差距,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不等不拖、立行立改,對於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列出時間表,久久為功、持續用力,真正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把握好大與小的關系。有的黨員干部存在“事小而不為”的想法。然而,何為大,何為小?看一件事情的大小,不能隻看其形式和規模,而要站穩人民立場,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民生工作千頭萬緒,看似細微具體的小事,實則是關乎民心向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因此,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命運與共,辦好“頭等大事”,千方百計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事解決好,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責編:高翔、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