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底色 譜寫美麗新篇
——甘肅省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提前2年完成消除劣Ⅴ類水體目標任務。
祁連山生態保護實現常態長效監管。
2022年、2023年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評“優秀”等次。
……
過去一年,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建設美麗甘肅為牽引,以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為導向,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筑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一幅山川披綠、河水澄澈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空氣環境質量同比改善。2024年,甘肅爭取中央資金14.04億元,為20個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和24台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改造注入強大動力﹔完成蘭州、金昌等4市州13.8萬戶散煤治理工作,累計治理戶數達35.7萬戶,讓冬日的天空不再被煤煙籠罩﹔強化黑煙車監管,對4.2萬余輛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編碼登記,精准管控移動污染源。
同時,甘肅省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為進一步解決群眾“家門口”的噪聲污染問題,及時出台相關規定,構建起聲環境自動監測系統,開展寧靜小區試點,讓城市夜晚重歸寧靜,讓更多居民“靜”享寧靜生活。
在水環境質量提升方面,2024年,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升2.7個百分點,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穩定達到Ⅱ類,提前2年完成消除劣Ⅴ類水體目標任務。
為守護這一江碧水,甘肅爭取中央資金10.16億元,實施77個水污染防治項目﹔新劃定16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像守護明珠一般確保水質達標率100%﹔18條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曾經的臭水溝變身成為城市的景觀河。
土壤污染防治領域佳音不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6.15%,完成1034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累計完成515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納入國家和省級監管清單內的85條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31.21%。
同時,甘肅省持續治理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國家西北區域特殊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項目落地生根,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平台建成投運,“無廢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甘肅省率先在全國開展“無廢集團”創建,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為土壤污染防治筑牢防線。
黃河流域和祁連山等重點區域的生態保護工作成效卓著。
黃河流域污染防治見行見效。全省黃河流域5607個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率高達98.27%,超額完成國家年度目標﹔與四川、寧夏、青海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在全省12個市州24個縣區開展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省級補償資金達1億元,補償機制更加完善﹔黃河流域甘肅段水質優良比例達97.56%,黃河臨夏段更是憑借優美的水環境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典型案例。
祁連山生態監管實現常態長效。祁連山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區域佔比增加37.5%,曾經脆弱的生態系統正逐漸恢復生機﹔自然生態保護監管持續強化,“綠盾”行動問題整改完成率99.62%﹔甘南州積極推動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建設,為高原生態安全屏障添磚加瓦。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5年新年剛過,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甘肅省啟動生態環境保護“九大行動”,旨在全面攻克當前生態環保工作中的難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九大行動”精准聚焦關鍵指標,重點開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重點區域生態保護、生態空間統一監管、督察整改銷號、環境風險防控、碳排放“雙控”、環保鐵軍鍛造等“九大行動”和30項具體舉措,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美麗甘肅建設,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持。
“‘九大行動’的實施,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真正讓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把“九大行動”作為深化“三抓三促”行動、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有關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持續鞏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決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質的美麗甘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