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深入開展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育工作——
厚植人才沃土 激發創新活力

春光明媚,走進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潤滑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一台台實驗設備不停運轉,實驗室副主任李斌正帶領團隊對一款新型材料研發進行關鍵技術測試。這個38歲的科研新銳,2022年9月放棄國外的優渥條件,回國創新創業。目前,在他的主導下,該實驗室已建成一個分子力測試成像平台。
這是甘肅省深入開展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育工作的縮影。近年來,甘肅省積極布局人才梯隊建設,構建起省拔尖領軍人才、省領軍人才、隴原青年英才梯次銜接的育才體系,每年有2000余名科技人才得到個性化培養扶持,同時廣納賢才,僅省屬重點事業單位年均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就達到1200名以上。
在此基礎上,甘肅省進一步優化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措施,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省級基礎研究計劃40歲以下科研人員擔任負責人的比例達到70%以上,45歲以下科研人員擔任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平台主要負責人的比例超過30%。
“在西部的土地上靜心地做朴實的工作。”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青年教授牟翠翠說。牟翠翠是山東人,卻甘願扎根西部,她坦言,吸引她的是甘肅這塊適合凍土研究的沃土,更是讓人甘之如飴的人才政策和成長環境。近年來,牟翠翠以青藏高原為目標研究區,參與主持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和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
走進甘肅農業大學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群年輕人正盯著屏幕目不轉睛。“我們設立專項基金重點支持35歲以下人才,已實施開放課題38項、主任基金13項。”實驗室副主任趙財介紹,“從2021年至2023年,資助金額共計達835萬元,都是實打實的投入。”
如今,通過推行科研團隊年輕化,由甘肅農業大學牽頭成立的種業產業研究院育成的新品種“甘農薯7號”打破國內加工型馬鈴薯長期依賴國外品種的局面。
為充分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甘肅省還重點圍繞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方面,推出了12條政策“禮包”,提供一系列“保姆式”服務:全面實施《“隴原人才服務卡”制度實施辦法》,從就醫保障、安家補貼、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提供服務保障﹔創新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與高校院所、企業等實施省聯合基金,2024年籌集資金超過1億元……
如今在甘肅,人才集聚效應正在彰顯。數據見証人才活力的迸發: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中,青年教師佔比35%﹔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3年內培養出3名中青年省級學術領軍人才﹔甘肅省自2020年加入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來,全省科研單位共獲批國家聯合基金項目53項,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8日 第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