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科技賦能深加工 農旅融合助振興

七裡河區創新“百合+”模式持續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見習記者 蔡揚宗
2025年04月27日09:04 |
小字號

近日,走進七裡河區宏瑞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幾位工人正熟練地將大小均勻的百合鱗片整齊擺放在小盒中。公司的產品展架上,以百合為核心原料的百合羹、潔面乳、保濕面膜等護膚品系列琳琅滿目。

“這幾年我們不光在做好精品百合上下功夫,更是注重產品研發,就是想讓百合從論斤賣變成按功效賣。”合作社負責人陳得琴告訴記者,近幾年公司不斷研發新產品,提高百合附加值,這些護膚品在江蘇、廣州等地市場銷售火爆。

宏瑞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創新發展之路,正是七裡河區以特色產業撬動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科技賦能提升百合產業競爭力

4月23日,在歷經了52天忙碌后,甘肅森元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溫室大棚百合栽種工作全部完畢。

“最初栽種的商品百合已陸續開始出苗了,估計還要一個多月整體效果就顯示出來了。”七裡河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首席專家李斌說,七裡河區首次把田間百合移栽到設施大棚裡面去栽培,運用“百合鱗片扦插快繁新技術”或能使商品種球獨頭率達到60%以上,精品百合率達到80%以上,畝產達到2000公斤至2500公斤。

近年來,七裡河區立足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稟賦和優勢,聯合科研院校開展新品種組培、鱗片扦插快繁等示范試驗,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百合)產業園,立項2025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項目,不斷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持續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

2024年,全區百合產值達到9.8億元,百合人均收益達到12359.54元,佔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5%。產業園區內農戶戶均增收達到2000元以上,甜百合從“舌尖”甜到“心尖”,鋪出一條甜蜜富裕路。

惠農政策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在魏嶺鄉沈家嶺村紅嶺優品合作社,榨油坊內金黃的菜籽油汩汩流淌。“土地流轉費+務工工資,年收入比以前好太多。”榨油坊李大哥邊操作榨油機邊說。

七裡河區將“真金白銀”精准“滴灌”到田間地頭,全面落實養老保險、社會救助、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富農惠農政策,切實保護農民基本利益和生產積極性。2024年,全區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9萬元﹔發放農機燃油補貼10.95萬元、農機購置補貼36萬元﹔發放農業保險保費補貼91.6萬元。全面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支持村集體集中利用農村資源要素,發展現代農業、物業經濟、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提高農民集體經濟股權收益。2024年,全區集體經濟村均收入達到35萬元。一套套惠農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業態融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春日的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雲霧繚繞,“拙舍”草廬民宿的露台上,游客們正圍坐品嘗百合宴,席間擺放的鮮百合、百合羹與窗外的百合田相映成趣。這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品得到鄉愁”的場景,正是七裡河區激活農文旅融合的生動注腳。

該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萬畝油料、魚菜共生水產養殖特色農業基地,聯動沈家嶺紅色教育基地、象獅山風景區、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拙舍”草廬村野文化基地等文旅資源,推進一產“接二連三”實現發展。同時,建立資產收益、訂單生產、土地流轉、托管托種等方面的聯農帶農聯結機制,拓寬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渠道,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效益最大化。

多元業態在融合中迸發活力,實現資源變資產。2024年,“百年好合”特色產業示范帶整合各類資金1.33億元,實施各類建設項目37個,示范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826.44元。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