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工廠化養魚 訂單式種菜

“龍映清泉”示范帶煥發鄉村振興新韻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見習記者 蔡揚宗
2025年04月28日09:33 |
小字號

今年以來,龍泉寺鎮緊緊圍繞《蘭州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指南》,立足區域特色,提出了“8223”“龍映清泉”鄉村振興示范帶空間布局規劃。該鎮以龍泉寺鎮為樞紐、瑞芝村為節點,將福山、瑞芝等8個行政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構建“兩帶兩核三區”發展新格局。“兩帶”即以國道為軸的融合發展帶和庄浪河沿岸休閑示范帶﹔“兩核”是費家灣、胡家灣和美鄉村示范核﹔“三區”包括千畝果蔬、生態漁業和濱河田園三大產業區,推動形成同建同治同美同富發展新局面,力爭走出一條具有龍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生態漁業養殖成為致富新路

“我們漁場主要培育養殖金鱒魚、虹鱒魚和黃河土著魚,目前,每年培育的小魚有60萬尾,成魚大概2萬斤以上,年收入可達100萬元。”記者日前在永登縣採訪時,甘肅豐水通源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方國祥自豪地說。

該公司位於永登縣龍泉寺鎮水槽溝村,這裡有久負盛名的龍王廟泉。近年來,水槽溝村依托蘭州新區建設機遇,通過“以漁促旅、以旅興農”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漁業養殖的發展新路。

記者在該村恆竹漁業養殖區看到,這裡的魚塘、河蟹池連畦成片,集生態養殖、休閑度假於一體,儼然是一家高標准的百畝現代漁業綜合體。養殖區負責人魏學恆坦言,目前,這裡的淡水養殖面積達200畝,有8個河蟹塘口,3個觀賞魚養殖塘口,還引進了羅氏沼蝦苗種的養殖,主要以工廠化+外塘養殖為模式,經營虹鱒魚及雞、鴨、鵝養殖為主的餐飲娛樂項目。

今年,該基地將規劃建設標准化養殖區、輕奢露營基地、親子垂釣樂園等三大功能板塊,並配套建設智慧漁業管理系統和綠色循環水處理設施。項目運營后,預計每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有效帶動當地周末和假日經濟的發展。

打造縣域經濟“金名片”

費家灣村,成片的塑料溫室大棚成了國道旁的一道風景,近年頗具影響的蘭州高原夏菜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單位——“三兄弟農民專業合作社”就在這裡。

在該合作社,記者看到,這裡堆滿了剛剛卸下的包裝箱,工人們正在保鮮車間裡分揀、分裝新鮮韭菜。蔬菜大棚裡,婦女們坐在小馬扎上,收割、整理、捆扎地裡的油菜。

村民張延花告訴記者:“現在在這裡打工1個月掙3000多塊錢,干1年活能掙2萬多塊”。合作社負責人劉良園介紹說:“我們始終本著共享發展成果,同建美好家園的宗旨,目前,合作社入社的成員有150余人,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綜合用工達300人左右。這些工人都是本村或者附近村的農村婦女和剩余勞動力。”

近年來,該合作社以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為核心理念,通過實施訂單種植+標准化生產+統一監管現代化管理模式,打造了千畝現代特色蔬菜產業示范區。800座鋼架大棚、1000余畝蔬菜種植基地、每年5茬3580噸優質蔬菜、年產值1070萬元,帶動周邊村種植蔬菜1500余畝、年吸納閑置勞動力100余人、創造務工收益200萬元以上……這些實打實的數據,彰顯了這家現代農業示范標杆企業競爭力的“內核”。

無獨有偶。瑞芝村的富源特菜專業合作社是一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該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了周邊8個行政村發展標准化種植基地520畝,實現畝均年產優質豆苗4000公斤,年產值突破500萬元。其“高山嫩豆苗”已成功進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高端商超,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金名片”。

據龍泉寺鎮政府負責人介紹,在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中,該鎮首批項目建設資金已全部到位,各建設點位全面鋪開。其中,水利基礎設施方面,施工隊搶在春耕首灌前高質量完成11公裡渠道襯砌工程,大幅提升了農業灌溉和保障能力﹔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方面,“蘭派民居”風貌改造工程已完成3770平方米,讓傳統村落煥發時代新韻﹔優化人居環境方面,以312國道及廊道沿線為重點,按照喬灌結合、四季有景的綠化標准,實施路肩整修、行道樹修剪及苗木補植,已栽植紫葉李、丁香、榆葉梅、國槐等喬灌木9600株。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邵蘭、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