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精准施策 合力守護藍天底色
蘭州市持續鞏固防治成果 今年前6個月全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9天

7月20日,記者從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兩年來,蘭州市將大氣污染防治置於城市發展關鍵位置,全力提升城市“氣質”與“顏值”,精准高效抓好各項防治工作,持續發力鞏固提升成果,成效顯著。今年上半年,全市優良天數達145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率80.1%,為百姓帶來了更多藍天白雲。
聚焦大氣污染防治,蘭州市壓緊壓實屬地管理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大氣環境監管責任體系,將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充分應用其中,形成片區精細管理、網格互補聯動、科技支撐管控的工作格局。
據悉,自2016年起,蘭州大力推行人防+技防模式,深入實施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系項目。目前,已建成535套6項空氣污染物微觀站點以及20套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站點,實現市區村(社區)及遠郊區縣鄉鎮常態監測全覆蓋,構建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格局。
該項目實現了實時數據監測、責任壓力傳導、數據分析溯源三大功能:實時數據監測,監測數據借助網格化精准監測平台及手機客戶端APP,應用於基層網格員日常巡查,確保大氣污染事件第一時間被發現與處置。責任壓力傳導,監測數據客觀反映空氣質量及變化,精准體現屬地監管責任落實情況,督促屬地網格排查隱患、解決問題,推動基層防治工作規范化、精細化。數據分析溯源,應用環境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結合國、省控標准站數據,構建污染物傳播過程實時演化與污染源追蹤數學模型,精准發現並消除污染源,為管理部門針對性管控提供科學依據。
蘭州市積極構建智慧監管體系助力生態環境精准治理。自2005年啟動環境監控平台建設,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市的智慧生態監管網絡,實現環境治理從人防到技防、從被動查到主動管的跨越。
平台整合多個系統,形成“監測—傳輸—預警—執法”一體化閉環。目前,已有145家企業的345個監控點位納入在線監管,安裝了432套自動監測設備,對企業排放口實施全天候數據監控,並落實應裝盡裝、應聯盡聯原則,確保關鍵點位自動監測設備全覆蓋。
依托全鏈條技術體系,平台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實時調閱分析在線數據,發現異常及時反饋推送至轄區執法部門。通過精准鎖定問題源頭,提升非現場監管佔比,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促使企業環保主體意識增強,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從粗放管控邁向精准施策。
據介紹,2024年,蘭州市空氣質量整體同比改善,優良天數達到301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率82.2%,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是2013年國家新標評價空氣質量以來第三次突破300天大關。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3,同比改善4.4%。未發生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可吸入顆粒物(PM_10)、二氧化氮(NO_2)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今年上半年,全市優良天數145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率80.1%,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1,同比改善5.6%。多項污染物濃度同比下降,“蘭州藍”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