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盛夏來臨,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本報記者 楊 迅
2025年07月21日08: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盛夏來臨,如何正確使用空調(服務窗)

  正值盛夏,隨著氣溫的升高,空調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很多人對空調的使用存在誤區,要麼過度依賴導致健康問題,要麼因擔心耗電而強忍高溫。如何正確使用空調,兼顧健康和節能?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醫生張衛茹介紹,空調使用不當,易得空調病。呼吸道症狀為鼻塞、流涕、干咳、咽喉干痛,嚴重時可能誘發哮喘或支氣管炎﹔肌肉關節症狀為頸肩酸痛、關節僵硬、腰背不適﹔皮膚與黏膜症狀表現為皮膚干燥、眼睛干澀、鼻黏膜出血﹔全身症狀表現為乏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兒童可能出現腹痛、腹瀉。

  如何科學使用空調,遠離“空調病”?張衛茹從健康角度介紹,夏日吹空調,要對溫度、時長與通風進行合理控制。溫度設置方面,最適宜的室內溫度為24至26攝氏度,過低的溫度會導致血管收縮、關節受涼,老人和兒童尤其需要注意。使用時長方面,連續開空調不宜超過4小時,長時間密閉環境會導致空氣渾濁、濕度降低,容易引發呼吸道不適。睡眠使用方面,夜間睡眠時建議開啟“睡眠模式”,溫度可上調至26至28攝氏度。如需整夜開空調,需在臥室放置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保持濕度在40%—60%。此外,頸部、腰部、膝關節及足部是易受涼的部位,開空調時可穿薄長袖衣物,膝蓋蓋薄毯,腳下穿棉襪,避免冷風直吹身體(尤其避免空調出風口對著頭部或背部)。

  為了預防“空調病”,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張衛茹表示,一是要定期清潔空調濾網(建議每2周清洗一次),避免濾網積塵滋生霉菌、螨虫,隨風吹出后引發過敏﹔二是避免大汗淋漓時直接進入空調房,應先擦干汗水、稍作休息,再進入空調環境﹔三是開空調時不要讓冷風直吹身體,可調整出風口方向向上,讓冷空氣自然下沉﹔四是長期在空調房活動時,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多喝水保持黏膜濕潤。

  日常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擔心受涼或耗電而拒絕開空調,其實過度悶熱對健康的危害更大——高溫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誘發中暑。張衛茹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使用空調的建議。一是破除認知誤區:高溫對老年人的風險遠高於適當使用空調,夏季因熱射病去世的人群中,老年人佔比超過60%,不必因擔心“受涼”而硬扛﹔二是漸進式適應:初次開空調時可將溫度設為28攝氏度,讓身體慢慢適應,后續再根據舒適度微調,避免一開始就用過低溫度﹔三是掌握分段使用法:每天分時段開空調(如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段開啟),其他時間開窗通風,既保証涼爽又減少依賴﹔四是結合其他降溫方式:開空調時可搭配風扇(搖頭模式),讓冷空氣循環更均勻,既能降低空調負荷,又能避免局部過冷﹔五是請子女多關注,幫助老人設置好空調溫度和定時功能,講解過度悶熱的健康風險,同時定期幫老人清潔空調,消除使用顧慮。

  從節能角度,如何讓空調省電與高效制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醫生徐霞介紹了一些技巧。在省電方面,需要給空調設置合理溫度。每調高1攝氏度,空調耗電量可減少6%—8%。26攝氏度比24攝氏度每天可省電約15%,且體感差異不大。此外,需要避免頻繁啟停。空調啟動時壓縮機需要較大電流,頻繁開關反而更耗電。短時間離開(如1小時內)無需關空調,可將溫度調高2至3攝氏度﹔離開超過2小時則建議關閉。

  炎炎夏日,通過什麼樣的科學方法,讓空調快速制冷?徐霞介紹,一是提前通風降溫:開空調前先開窗10分鐘,讓室內熱空氣流通,同時關閉窗帘阻擋陽光直射,再關閉門窗開空調,制冷速度可提升30%。二是合理選擇模式,初始階段開啟“強風”或“快速制冷”模式,溫度設置為24攝氏度,待室溫下降后調至26攝氏度並切換為“靜音模式”。

  徐霞表示,正確使用空調,既能享受舒適環境,又能保護健康、節約能源。記住“溫度適宜、定時通風、清潔到位、靈活調節”這十六字訣,讓空調成為夏季健康生活的好幫手。如果出現持續的“空調病”症狀,建議及時到全科醫學科就診,避免小問題拖成慢性病。

(責編:焦隆、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