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靜寧:設施農業繪就新圖景

2025年08月29日09:24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靜寧:設施農業繪就新圖景

初秋的靜寧,碩果飄香。一排排智能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光澤﹔棚內黃瓜藤蔓攀援、西紅柿挂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其間採摘、分揀,一派繁忙又鮮活的豐收景象。

走進司橋鄉設施蔬菜產業園,不僅能看到連片的種植大棚,保鮮庫、交易市場、分揀中心、電商中心等配套設施同樣一應俱全。自發展設施農業以來,該鄉累計投資6200余萬元,分階段推進園區建設:一期建成塑料拱棚1020座、日光溫室30座,還創新打造“魚菜共生”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對45畝鹽鹼地進行改造,每年可輪茬栽植水培蔬菜10萬盤﹔二期再投1393萬元新建日光溫室37座,帶動農戶種植露天蔬菜1000畝,使園區果蔬生產規模突破2300畝。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該園區不再局限於“生產”功能,而是與懸鏡湖文旅項目深度融合,植入科普教育、觀光垂釣、蔬果採摘、農耕體驗等元素,逐步實現從“生產園區”向“綜合景區”的轉型。游客在這裡既能體驗農耕樂趣,又能品嘗新鮮果蔬,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也為農戶拓展了增收空間。

“以前種庄稼看天,現在靠技術!”園區工作人員司敏指著智能灌溉系統介紹,通過推行“三改一提”技術——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進灌溉方式,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園區蔬菜產量較傳統種植提升7%,果蔬年產量達1萬噸以上,年產值有望突破3000萬元。

同時,為提升產品競爭力,注冊“懸鏡湖”農副產品品牌,通過統一包裝、標識與營銷,讓當地果蔬逐步融入“甘味”農產品體系。在銷售端則採取“訂單直供+產地直銷+互聯網+”模式,既常年供應縣內餐飲企業和商超,又遠銷蘭州、西安等地,實現了“種得好”向“賣得好”的轉變,也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以前種玉米、洋芋,除去成本沒剩多少,現在土地流轉有租金,打工還有工資,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司小強的感慨,道出了司橋鄉產業轉型的民生溫度。

近年來,靜寧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搶抓蔬菜產業發展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按照“黨建統領、全鏈開發”的思路,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打造集“種苗繁育、蔬菜種植、分揀加工、冷鏈物流、尾菜處理、農旅體驗”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推動蔬菜產業向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躍升,走出了一條富有地域特色的發展之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寶強)

(責編:米媛、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