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清流浇开幸福花

——引洮一期工程助力安定区脱贫攻坚见闻

齐兴福

2020年07月15日08:1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洮河清流浇开幸福花

入夏没几天,安定区西巩驿镇南河村暖泉社11号小院里就飘溢出阵阵花香。推开院门,但见几盆牡丹正肆意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如玉。稍稍近前,花香沁人心脾。

“洮河水没通之前,我们吃的是窖水,洗脸都舍不得多用,哪敢用水养花?”70岁的小院主人景玉萍从厨房的水龙头接了一瓢水,挨个给花盆里浇水。

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坡陡,干旱少雨。“不怕狼、不怕鬼,就怕缺少一担水”——曾几何时,跟景玉萍一样,这里的许多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这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指数。

2014年底,历经半个世纪的引洮之梦变为现实。清粼粼的洮河水自上游的九甸峡翻山越岭,奔向干涸的安定大地。2009年,引洮供水一期安定区配套工程启动,至2014年底全面通水,安定区累计投入资金7.44亿元,建设了农村供水干支管、泵站、隧道、支渠、田间配套等工程,实现了供水管网覆盖到村和田间、灌溉水到地头的目标。

生命,因水丰盈。涓涓清流通过水厂、泵站、支渠管道流过沟沟岔岔、山塬梁峁,滋润着每一位安定人的心田。通水当天,鲁家沟镇小岔口村村民邵青芳从自家的水龙头上接了一大碗水,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喝了半辈子苦窖水的她咂着嘴巴,眯上眼细细品味,“那真叫个甜,都甜到心底里去了”。

2015年至今,安定区筹措资金3.73亿元,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和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区19个乡镇9.19万户人家自来水“应入尽入”、14.35万亩农田“应灌尽灌”。

6年前,一碗洮河水让邵青芳“甜到了心底”。她做梦也不会想到,6年后,因为洮河水,她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今年6月,距离小岔口村不远的定西齐馨苑生态产业园林有限公司花卉苗木基地里,数万盆月季花姹紫嫣红,娇艳怒放。这是目前西北最大的连栋智能温室大棚,占地120亩,属于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项目。

“在鲁家沟建立花卉基地,主要是考虑到用水方便,没有洮河水,在定西咋敢发展花卉产业?”采访中,该花卉基地项目经理刘建强说,该基地运行后,部分贫困户一方面可从企业得到扶贫资金的入股分红,另一方面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固定收入,还有的人在基地有了稳定的劳务收入。

邵青芳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3月至今,她已经从花卉基地挣到了近1万元的工资,这是59岁的她有生以来的第一份收入:“这都是洮河水带来的福呀!” 

有水有活力,有水百业旺。内官营镇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重要受益区,也是冷凉型蔬菜的适宜种植区。近年来,该镇借洮河清流,发展优质蔬菜基地8.3万亩以上,年产各类蔬菜40余万吨,年产值超过6亿元,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

洮河清流,也带动了牧草、养殖等产业的迅猛发展。2013年,马宏图揣着从北京经营餐饮赚得的“第一桶金”回到了香泉镇。第二年,正好赶上引洮工程通水。敏锐的他立刻组织身边的人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前不敢搞养殖是因为缺水,有了水还怕个啥?”

如今,马宏图成立的定西宏图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集肉羊良种繁育、育肥、营销和饲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带动16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潺潺清流,润物无声。安定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李亮是渭源县会川镇人,他的家乡“河里有水、水里有鱼”。20年前,李亮刚到安定区上班的时候,连澡都洗不了,“回到渭源就不想来了”。

“安定区这几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真是太大了,山上有树,城中有水,气候也湿润多了。”李亮说,他现在最喜欢去安定区的滨河路散步,“听着水声、看看鸟飞鱼跃,感觉到了江南水乡。”

安定区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当地年均降水约为407.1毫米。近三年,该数值为454.2毫米,降水量明显增多。

安定区南山,曾是一片荒山秃岭。如今,一片片新造的针阔混交林幼林生机勃发,一行行迎风而立的云杉、樟子松等树木绵延不绝。这是福建省福州市为改善安定区生态环境、助力群众脱贫攻坚而投资实施的“福定生态林”。至目前,该林区面积已超过1万亩,成为安定区最大的人造林。

绵绵青山,汩汩清流,恰如舞动的彩练,装点着曾经干涸的安定大地。如今,洮河水流过的地方,山绿了、地肥了、人富了、村庄变美了,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幸福之花也开了。

(责编:陈诚、焦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