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游活动如火如荼,这不仅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促进文旅消费回升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夜游。但不少夜游项目单调雷同、缺少有个性的精品佳作。笔者认为,夜游发展需走一条健康之路,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夜游要突出城市文化,打造精品。发展城市夜游最忌贪大求全,大搞规模式亮化。如今,不少地方一到夜晚,公园出入口、游船码头、街道树木,到处披光戴彩,处处搞“夜食”“夜购”“夜读”“夜娱”“夜展”等活动,形成一种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却忽视了夜游的灵魂——城市文化。夜游是城市文化的符号标识,是城市气韵的集中表达,是城市特色的重要根基。因此,发展城市夜游应抓住城市文化这个最核心要素,要有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特”的夜游精品。
其次,夜游要实现多重价值。夜游,改变的是出游的时空背景,不变的是文化的特质和生态的底蕴。夜间旅游不仅仅是财富之上的业态,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力和生态的友好性。夜游发展要带动经济发展,但不能过度商业化。“叫座”固然重要,没有“叫好”的支撑,恐怕难以长久维系。传承好遗产、传播好文化、传递好价值至关重要。“夜宴”之外,还有“夜娱”;“夜游”之外,还有“夜咏”。夜游经济拓展多元业态,莫忘“旅游即是生活”的本质回归。在文化的传播力上,应力求融入社区生活、地域文脉、城市个性,避免“一个IP走天下”;在生态的友好性上,要避免灯光污染、声污染、夜拥堵等问题,避免影响人体生物钟、破坏自然生态。
最后,夜游需多方协同发展。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游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将“日间旅游”延伸和复制到夜间,更需要从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方面做好衔接。城市管理者需拿出更加包容、开放、共享的心态,尽快重塑一套系统化的夜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夜游发展涉及市场方方面面,并不比日间旅游监管简单,相反甚至可能更为复杂,北京“夜间经济掌灯人”,上海“夜间经济CEO”等探索值得借鉴。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厕所服务等公共服务细节,是夜游发展的支点,也体现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总之,夜游不能粗放发展,发展夜游不应止步于“靠灯留人”,不应止步于“复制粘贴”,不应止步于“新鲜刺激”,不应止步于“吃吃喝喝”。正确开启“夜游模式”,必须走精细化之路,在“基础”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打造多元的夜游场景,塑造地方独特的夜游品质,这才能为旅游的夜晚注入活力。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