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势良好,今年4个基地测得黄芪平均根长46厘米以上,根粗达到1.3厘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半。”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助理农艺师陈卫宏介绍。近期,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分派技术人员对全县4个黄芪仿野生栽培基地两年生黄芪生长情况开展田间调查,采集各基地土壤温湿度、营养成分,植株及根茎长度、根粗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陇西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陇西有93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
为了保护好大宗中药材道地品质,2019年开始,陇西县按照生态化、道地化、标准化的原则,采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4家企业和合作社,在永吉乡今农村、福星镇原家岔村、碧岩镇庞坪村和权家湾镇田家湾村,通过种子直播仿野生栽培模式,建立了250亩的黄芪仿野生栽培基地。今年年初,又新播黄芪种子200亩。至此,全县黄芪仿野生栽培面积达到450亩。
据了解,这些药材将在自然环境下生长4至5年时间,生长过程中不用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采取自然生长方式,让杂草与中药材共生,激发中药材基因内潜藏的生命力和药效。为研究制定陇西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还在每个基地建立试验田,开展中药材地膜直播、起垄直播、平地直播3种不同栽培模式和春秋两季不同播期对比试验,进行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绿色有机种植等基础研究。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表示,研究院将进一步联合省内外大专院校采取技术协同攻关的模式,总结适宜陇西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填补省内外相关技术空白,在陇西进行试点推广,提升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效益。
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 本报兰州8月23日电 (记者王锦涛)日前,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揭牌。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是在整合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详细】
百姓关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① 游客“体验式”点菜浪费多 本报记者 刘新吾 8月14日晚上7点,重庆市渝中区洪崖洞景区人山人海。旁边不远的一家餐馆,门口挤满了等待就餐的人群。 记者…【详细】
甘肃省水利厅发布全省水文站点实时监测数据统计 人民网兰州8月23日电(魏怡)据甘肃省水利厅消息,根据甘肃省水文站点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分析,22日8时至23日8时,甘肃省除酒泉、庆阳局部无降雨外,其余地方均有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