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修在棚子跟前,还都设置了闸口,随手一提闸就能浇水,现在种菜方便得很。”
记者见到王江宁时,她和丈夫正在给自家的几座蔬菜棚浇水。
王江宁是静宁县城川镇红旗村人,不同于附近种苹果的村子,她所在的红旗村因为距离县城近,村民每家每户都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王江宁家也不例外。
以前王江宁家租种着4亩大田蔬菜,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蔬菜产量好不好全看气候。收菜的时候,每天凌晨两点就得起床到县城的菜市场卖菜。
“一亩地租金就得1000元,大田蔬菜只能种一茬,产量也不高。”王江宁说,辛苦一年下来,4亩地除去成本也就收入1万元。
2019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项目,城川镇利用天津市武清区350万元的帮扶资金,在红旗村吕河沿线建成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200亩,修建蔬菜大棚150座,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以村集体为平台,以村级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有收益,就近就地务工让群众有薪金,租赁经营让群众有产业。”静宁县城川镇党委副书记高长居说。
在新修建的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水泥硬化路铺到大棚门口,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大棚里,西红柿、黄瓜、西兰花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这么好的大棚一座每年租金才1000元,我去年冬天租了5座棚,种了一茬水萝卜、一茬菜花,今年到现在已经收入了6万元。”王江宁高兴地说。
在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种菜,王江宁不仅省下了修建大棚的成本,而且交通便利,种植规模大,商贩上门收菜,省时又省力。今年,王江宁又租了5座棚。
“现在还有合作社请来的专业技术员指导,种的菜长势更好了。”王江宁说,她每棚每茬菜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一年按三茬计算,一座棚年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
据介绍,红旗村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后,可吸纳当地群众100人就近就业,目前已经带动20多户贫困户种植经营。
“现在政策好,只要人勤快,不管种苹果还是种蔬菜都能致富哩!”王江宁笑呵呵地说。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