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红城镇:文明新风吹古镇

王忠德 王立命 张春鹤

2020年10月22日15:29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文明新风吹古镇

整洁的水泥道路通村入户,村文化广场上村民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跳着广场舞,“勤俭持家、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标语随处可见。新风尚代替旧习惯,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红城古镇,无论是行走在村里,还是与村民交谈,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9月中旬,以前这个时候正

是很多家长摆“升学宴”的时候。在宁朔村,现在没有出现以往大摆“升学宴”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勋告诉记者,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现在村里红白喜事不再大操大办,大事小办,小事不办。

红城镇发出移风易俗倡议,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全镇594名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户标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抵制庸俗落后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以正确的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该村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气,强化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好村风民俗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平安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庭观、消费观。

村容村貌新风扑面来

红城镇下河村是兰州市美丽乡村、市级生态小康村,目前该村正依托“丽水丹霞”风光打造旅游村。来到村里,硬化了的水泥道路直通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村常见的乱堆乱放在这里完全不见踪影。

下河村只是红城镇的一个缩影,现在红城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建立起了专门的日常保洁队伍,通过利用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村民增强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加之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华山村村民许先银经常到农家书屋借书看,她说,“每天劳动完了在家陪着孩子一起看看书挺好的。”如今在村里,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从农家书屋借书看书成为新时尚。

红城镇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五有”标准,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兴建农村文化礼堂,并且以该平台为载体,融入图书阅览室、乡村特色展陈馆、文娱活动室等多重功能,使其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营造邻里团结、友爱互助、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村“两委”班子担任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成员,在全镇9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文明实践站,成为村容村貌的“美容站”。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红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兰州市特色小镇,明清时为陇上四大名镇之一,镇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城感恩寺,红市山城和红市花灯是红城特有的文化符号。

红城镇挖掘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助力村民脱贫奔小康。为此,红城镇邀请薛文章,祁重泰等文化名人为红城文化发展指导员,整理出版发行宣传红城地方文化书籍30多种4万多册。

“红市花灯”为永登古八景之一,由来已久,久负盛名,每年春节期间,传统工艺制作各式精美花灯将红城镇中心2公里长的老街装扮得璀璨夺目,吸引四里八乡的乡亲围观争睹。基于这种传统文化,红城镇推出了红市花灯旅游节,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除了花灯,赋予更多现代元素。大娘大婶们毫不落后,秧歌扭满一巷道,小姑娘扮起了铁芯子,这些形式既保留了传统习俗,也增加了现代元素,精彩的社火表演,祈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红城镇巧打传统节会及旅游牌,举办红市花灯文化旅游节、清明文化旅游节、农民文体艺术节,下河村山水田园旅游节,华山村七夕文化旅游节,参与者达30万人次,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有力地提高了农村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

(责编:陈诚、焦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