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兰州11月12日电(王文嘉)“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间,甘肃省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易地搬迁入住,所有搬迁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10.3万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22个大型安置点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日前,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接受采访时介绍。
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是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对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易地搬迁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确保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与全国一道迈入小康。
2017年7月,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据甘肃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需要,成立了12个专责工作组,其中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专责工作组组长单位是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成员包括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住建厅、甘肃省交通厅、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文旅厅、甘肃省通信管理局、甘肃省电力公司8家单位。
“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是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专责组通过会议、督查等形式,以决战之势强力推进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工作。”翟建军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下达甘肃省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任务6.02万亩,涉及调剂资金180.6亿元,调剂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甘肃省“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自然资源支撑和保障。
农村危房改造方面,2018年至2020年累计下达补助资金37.6亿元,完成11.77万户危房改造任务。甘肃省实现了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冲刺清零,贫困农户住进了“安全房”“保命房”。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甘肃省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饮水安全方面,甘肃省截至目前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0.94万处,覆盖464万户、1907万人;引泉、小电井、大口井及水窖等分散工程覆盖28万户、117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对照现行贫困退出验收标准,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均已达标。
文化旅游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3亿元,预计至2020年底甘肃省旅游专业村累计达0.13万个、农家乐累计达2.15万户。通过文化旅游累计带动59.2万人实现脱贫。
动力电供电能力和户均容量提升方面,甘肃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农村用电真正步入了“动力时代”。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
“我们把稳定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主要出路,甘肃省政府出台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奖补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扶上马’并‘送一程’,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着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到今年6月底,我们已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翟建军介绍。
针对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的盲点问题,翟建军表示,甘肃省在安置区共建立了基层党组织1549个,建设社区管理机构355个。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文明新风引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大力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教育、民政、就业、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确保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诉求有回应。同时,在安置区以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家庭等为切入点,定期举办“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大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引导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