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记者从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日前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由兰州市红古区文化馆牵头,兰州市红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申报的“红古玉雕”“红古黑陶”正式被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古区地处甘肃兰州西南部,湟水河下游河谷,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八宝川”。近年来,红古区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并按照申报程序加速推进“红古玉雕”“红古黑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
红古玉雕传承技艺是红古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玉雕的传承技艺,发扬传统雕刻技法,创新玉雕技艺手法,大幅度提高玉雕的品质质量。蛇纹石仅享堂峡一处就有3750万立方米,是红古玉雕的优质原料。红古玉雕结构致密,质地细腻,光泽度好,具半透明感,遇水则神韵更佳。
近年来,红古黑陶工艺品制作渐成规模,黑陶工艺品已经成为高档艺术品和收藏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其实,黑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红古,在制作中融入马家窑文化内涵,工艺流程复杂,从选料、配料到揉泥成胎,每道工序要求都很高。在刻花方面要求陶艺人不仅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技艺,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种手工制作工艺非现代技术所能替代,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红古黑陶黑如漆、声如磐、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极具很高的工艺价值。
红古玉雕、红古黑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可通过推广玉雕、黑陶的传统制作工艺,创新工艺流程,提高玉雕、黑陶的品质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红古区将以申报成功为契机,大力推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