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记者从白银市和玉门市有关部门获悉,国家文物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其中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段和汉长城玉门花海段榜上有名。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构成以秦汉长城、明长城为主线,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为主,共计83段/处,其中秦汉长城重要点段12段/处,明长城重要点段54段/处,其他时代长城重要点段17段/处。而索桥古渡遗址位于景泰县芦阳镇以东10公里之索桥村偏北2公里处,横跨黄河、景泰和靖远两县,始建于汉唐,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在索桥堡黄河下游300米处,是明代长城的起始之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河东建铁锁关,门上有碣,额曰《索桥堡》。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于河西建索桥堡,座落在高出河面20米的小坪上。现存索桥堡石城遗址,街道、屋墙、关墙,虽大部残缺,但还能辨认出院落、店铺、门楼等。城外残存有渡口“将军柱”台基、瞭望哨所、庙宇、五座旗墩、烽燧等遗址。索桥古渡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交汇于一点,遥相辉映,实属罕见。
花海汉长城遗址位于玉门市花海镇西泉村头墩西侧至二墩东侧,西起三墩,东至花海头墩,全长约3.5公里,长城基宽约2.4米,用沙石、红柳分层夯筑,最高部分保存有红柳7层,是河西走廊汉代长城遗址中保存较完好的地段之一。为有效保护汉长城花海段遗址,近年来,玉门市积极实施汉长城防护工程,对该段因长期遭受风力侵蚀,病险较为严重的长城本体进行了抢险加固,在花海镇头墩西侧至二墩河坝间1.5公里地段内敷设了6层全封闭刺钢丝网,并在汉长城内外两侧安装防护栏、树立保护标志、埋设界桩界碑,有效遏制了人为破坏,对汉长城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