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山村的“天地”之变

陈斌、冯亚松、杜哲宇

2021年02月11日08:27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西北小山村的“天地”之变

清晨5点,48岁的朱惠平准时起床洗漱。十几分钟后,他骑上装满蔬菜的电动三轮车,去往县城为几家超市送菜。而在一年多前,从家门口到最近的公路,也需要长达一个多小时。这样的变化,要从2019年7月他的一次“搬家”说起。

朱惠平家所在的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也是平凉市最后脱贫的村子之一。2019年以前,全村125户375人分散住在大山深处十多个山头的窑洞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当地政府将朱家涧村列为整村搬迁对象,在王村镇交通主干道旁选址修建了朱家涧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19年,村民们搬进了新建成的楼房小区,从崎岖山路的“天上”,搬到了交通便捷的“地上”。

回想起从山上窑洞搬进山下楼房的这段时间,朱惠平说自家的生活像是从“地下一下到了天上”。

“住在窑洞的时候,村里没有公路只有土路,勉强能让驴车或者三轮车通行,从家门口到最近的公路都要走一个多小时。”他回忆说。交通不便导致经济收入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告别窑洞,住进楼房,总感觉自己在做梦一样,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朱惠平说。

为了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泾川县在天津市武清区的对口帮扶下,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3座,钢架大棚235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针对朱家涧村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况,农业技术部门还专门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村手把手教村民种瓜种菜。

“我们家承包了1座日光温室大棚和15座钢架大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了辣椒、甜瓜、西红柿、菠菜等蔬果,销路不用愁,现在家里一年的收入是以前的三四倍。”朱惠平笑着说。

有了政府的扶持,加上不怕苦肯钻研,朱惠平刚刚获得了泾川县“2020年度种菜能手”的称号。“全县212个村子评出10个能手,他是我们村唯一一个。”村委会副主任朱小平自豪地说。

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因为搬迁得到了彻底解决。以前的朱家涧村,教学条件差,留不住老师,2011年的时候,村里的学校只剩下4个学生。“那时候要是碰上雨雪天,上学得带两双鞋,一双旧的在路上穿,到了学校再换双鞋。”朱惠平的女儿朱彤说。

“现在有公交车直接通到小区门口,去县里的高中很方便,放假回家也不用我爸来专门接我了。”朱彤说。

新小区楼房里清澈的自来水,是让朱惠平开心的另一件事。“以前我们都是靠驴从附近的山沟里驮水,一趟就是一个半小时。”朱惠平说,“平时打一次水能用两三天,要是逢年过节,一天就得打一次。碰上下雨出不去,就只能喝‘屋檐水’了。”而现在,打开水龙头就能用自来水,彻底结束了以前赶驴驮水的辛酸。

临近春节,朱惠平一家忙着打扫房间,购置年货,忙碌而开心。“今年我想把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考个驾照之后再买辆车,这样冬天送菜就不冷了。”朱惠平说。“还希望儿子能尽快谈个对象,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朱惠平的妻子李海玲接着说。

小山村从“天上”搬到了“地上”,村民的生活则从“地上”飞到了“天上”。朱家涧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里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责编:陈诚、王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