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3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4.5亿元,累计开展临时救助592.2万人次,资助困难学生1292万人次;帮助23.7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28.3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57亿元。
全省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的困难群众分别达到176.9万人和9.4万人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完善教育、就业、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定单人户施保、低保渐退、学生资助、就业援助、参保资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截至2020年底,全省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的困难群众分别达到176.9万人和9.4万人,并根据实际困难和需求,由相关部门给予教育、医疗、就业等专项救助,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五年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4.5亿元
五年来,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4.5亿元;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6924元、4428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8%、55.1%;将城市“三无”人员从城市低保对象中剥离出来纳入城市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单一的基本生活标准拓展为“基本生活+照料护理”,供养补助标准分别达到不低于10452元和7200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超过129%和83.4%。“十三五”时期累计开展临时救助592.2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65.49亿元,有效纾解了甘肃省群众急难性和临时性困难;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73亿元,惠及2974.5万人次,较好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甘肃省先后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兜底保障冲刺清零、挂牌督战、专项攻坚等一系列行动,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各项任务。“十三五”以来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每年保持超过扶贫标准,将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开发监测预警系统,对415.85万低保对象、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低收入人员等群体实行定期监测预警。截至目前,共发出红色和橙色预警信息7.15万条;经入户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14万人纳入救助范围,切实筑牢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火墙”。
30.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40万名重度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
积极推行“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通过签订监护照料协议、落实定期探视走访制度、采购发放生活物资、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9.1万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将30.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40万名重度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大幅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360元、1000元,有效保障了孤弃儿童基本权益。
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292万人次
全面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下大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十三五”期间,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292万人次,接受送教上门残疾学生近6000人。多措并举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落实社保补贴等政策。“十三五”以来累计帮助23.7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28.3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57亿元。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