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硬核答卷

2021年05月07日10:05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秦安: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硬核答卷

秦安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秦安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产业单一落后。近年来,秦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对标“六个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2月,省政府批准秦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退出贫困人口18.27万人、退出贫困村193个,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如今的秦安,一座座危房改造成了一栋栋结实的新居;一条条崎岖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仿佛已经可以看到蜜桃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精准扶贫带来的山乡巨变让农民的日子好起来了、钱包鼓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幸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绽放。

强化政治引领

夯实基层党建

秦安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天水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全面完成了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作用,为打好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秦安县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的重要抓手和“四抓两整治”的重要攻坚项目,聚焦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推动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提高保障服务脱贫攻坚能力水平。坚持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导向,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对确定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一支部一方案”要求,“量身”制定整顿方案,特别是对2020年挂牌作战的5个未出列村,“一村一策”落实整顿措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稳定脱贫

秦安紧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过筛子”的方式,攻坚拔寨、冲刺清零,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做大做强林果主导产业,不断加强就业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12.2元,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

2020年秦安统筹各类资金6026.8万元,集中提升70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选派18名教师开展“三区支教”,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全面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摸排,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营养餐”等资助政策5.78万人次1450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确保了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着力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水平,投资960.2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互联网+健康扶贫”医疗保障项目,实现了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互联互通;投入扶贫资金330万元,对11个村医自建村卫生室选址新建,实现了428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共落实参保资助资金1157.1万元,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到了100%。建立了农村住房动态监测机制,对农村住房安全状况持续开展排摸,及时销号解决新增危房,落实农村动态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24万元,共排查修缮视觉危房1934户,拆除空心危房1338院,实现了全县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农户安全住房全覆盖。2020年,秦安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双线四级”责任体系,县级财政落实资金300万元,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处,完成投资5988.1万元并组建了4支农村供水专业维修队伍,对突发性供水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日常供水安全稳定。

建设示范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秦安县紧贴县情实际,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切入点来抓。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服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资金扶持,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以蜜桃、苹果、花椒为主导的林果产业,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

秦安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深度开发、提高效益的原则,把做大做强做优蜜桃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实施品牌培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蜜桃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蜜桃种植面积达十万多亩,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此外,秦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抓好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动创新果园经营管理机制,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现代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秦安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61.37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5.2万亩,苹果总产量达82.5万吨。

近年来,秦安县新建以苹果、花椒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19.9万亩,实施果园提质增效15万亩。全县林果总面积达90.93万亩,总产量103.86万吨,总产值达33.61亿元,林果收入已成为秦安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累计为1.34万户贫困户落实产业入股资金2.61亿元。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5家,带动农户8.54万户。2018年以来,累计落实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2.16亿元,实现了428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入股投资项目全覆盖,累计可支配收入达3475万元。

开展教育培训

实现志智双扶

近年来,秦安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精神扶贫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切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

针对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布点多、班级规模小、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秦安县率先在陇城镇建成具备日常生活、教育教研、培训交流等多重功能的教育园区。探索推出“1236”办学模式,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实现了教育资源山川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誉为甘肃省教育改革的“秦安样本”。

帮扶秦安县的几所全国高校发挥自身人才优势,结合秦安县区位优势、发展定位,展开有针对性的帮扶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遵循“秦安实践出题,科大智库答卷”的基本逻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形成“以加强党建为先导、教育扶贫为主线、产业扶贫为主题、科技扶贫为支撑”的定点扶贫工作思路,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统筹多方资源,助力秦安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西南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在秦安县开展技能和干部培训、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就乡村规划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和技术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专业性、可实施性强的规划建议。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兰州城市学院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在坚持“一户一策”与整体推进相统一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文化教育优势,邀请由特级教师、陇原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对郭嘉镇学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覆盖培训;积极开展深度贫困县农村学校支教活动;建立学生资助机制等,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近年来,秦安县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和贫困人口需求,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5.04万人次,实现了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的目标。2020年,秦安县安排春季、秋季“雨露计划”培训共计6755人,总补助资金1076.55万元,对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巩固脱贫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秦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秦安县制定了《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紧盯全县已纳入监测的0.12万户脱贫不稳定户和0.24万户边缘易致贫户,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摸清家庭产业、就业、安全饮水和“三保障”基本情况,以及已享受的帮扶措施、收入情况等,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分层分类提出帮扶措施,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严格落实“摘帽不摘帮扶”要求,督促全县193个脱贫村驻村帮扶干部继续开展帮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持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压实行业部门责任,积极主动对接省市主管部门,按期保质完成扶贫项目资产摸底登记工作,加快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制定出台有效衔接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平稳有序做好扶贫机构职能调整优化,推动相关项目全面启动实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秦安县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持久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乘势而上、奋勇前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编:陈诚、周婉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