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脚踏实地干实事

——记天水市秦州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柴永生

白永萍

2021年05月28日10:04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脚踏实地干实事

“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这是柴永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刚任天水市秦州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不久的柴永生,对基层群众生活的疾苦喜乐,基层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可谓是了如指掌。他总是说:“我也是个农村娃,干不好扶贫工作,完成不了脱贫攻坚任务,就对不起我的父老乡亲。”

自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柴永生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农村。他一直扎根在扶贫一线,呕心沥血大半生,也乐在其中大半生。

“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柴永生很务实。

2012年12月,柴永生被任命为秦州区皂郊镇党委书记。当时,皂郊镇很穷,到处是烂泥路和危旧房,群众收入来源很单一。柴永生刚到,就把全镇跑了个遍,兜里揣的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都是他琢磨的扶贫计策。

“只要把产业做起来,扶贫工作就落到了实处。”柴永生深知,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增加就业是核心。

皂郊镇西南的西坡梁,以前是一片荒芜烂坡,大片土地闲置,春长野草秋生荒。柴永生却在这里看到了“生机”。

修农路,建果园,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3年之后,一个占地面积1.5万亩,集绿色有机种植养殖生产基地、现代循环农业、商贸流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诞生了,彻底改变了皂郊镇贫穷落后的面貌。

而柴永生提出的坚持服务精准扶贫主线不变化、“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的增收方式等致富计策也成了秦州区脱贫攻坚的学习模式。

老湾里村以前是皂郊镇最偏远贫困的村子之一,雨天烂泥坑,晴天尘满身,连吃水也很困难。柴永生跑了一趟又一趟,引水修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修建果园……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老湾里村的贫穷面貌。

“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再加上孩子要上学,别说是发展养殖业了,就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老湾里村村民张小军激动地说,多亏了柴书记帮忙,自己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养殖专业户了。

如今在老湾里村,农民住上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收入也提高了很多,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不仅如此,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居环境更加和谐,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老湾里的脱贫问题解决了,我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地了。”看着正走在小康路上的老湾里村,柴永生笑着说,多用点心,多做实事,将党的政策和关爱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这是扶贫工作者的初心,也是扶贫干部的责任。

(责编:周婉婷、王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