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各地在线>>兰州>>兰州要闻

坚守一线践初心 冲锋在前显担当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驻守社区战疫纪实

2021年11月17日10:35 | 来源:兰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坚守一线践初心 冲锋在前显担当

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普通人高贵的灵魂。在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有这样一群普通而又平凡的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疫情防控卡点,闪耀出践行初心、无私奉献的光芒。

铿锵玫瑰 疫线上绽芳华

凌晨五点半,徐溱就已经踏上了前往闵家桥社区的路。从10月21日起,徐溱就驻守在闵家桥社区,开展党员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社区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守,而她总是值守时间最长的那个。

帮助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用自家车运送街道保障物资,给封控小区采购温度计……在坚守一线的这段时间里,闵家桥社区的每一个抗疫角落都有徐溱忙碌的身影。每轮核酸检测都是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候,也是志愿者们最辛苦的时候,由于害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徐溱连一口水都不敢喝,一天检测下来,她的小腿就会出现浮肿。“虽然苦、虽然累,但是我从没想过退缩。”徐溱说道。

在得知街道做宣传工作的同志生病住院,宣传工作无人接手后,徐溱主动和街道联系,承担起街道的宣传工作。11月7日,徐溱前往有3名确诊病例的封控小区采访志愿者,她将封控小区里的点点滴滴记录成影像,成为本轮疫情以来,全市第一个采访封控小区志愿者的自媒体人。“我们在徐溱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提到徐溱,闵家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初冬,寒意渐重的兰州街巷里,奔忙着许许多多的红衣志愿者,这其中就有张玉琴的身影,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仔细,组织就让她担任陇西路社区驻守志愿者小组组长。连续二十余天的驻守,让张玉琴养成了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的习惯。睁开眼睛,首先在微信工作群查看工作信息,简单梳洗后,张玉琴就前往卡口点和夜班值守人员交接工作。

早出晚归 星光不负战疫人

早晨7点开始工作,凌晨2点才能回家,这样连轴转的日子,陈文已经坚持了20余天。场地布置、领取物资、人员统筹、任务分派、进度把控……陈文是所在社区驻守干部小组组长,核酸检测工作压力大、任务多,社区防控点位上的所有安排,都需要他事无巨细地操心。

同志们没到他先到,同志们走了他最后走,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是陈文对自己的要求。队伍中有女同志,长时间值守体力可能会跟不上,陈文就多给自己延长值守时间;中午换休时大家都在吃饭,空档时间没人值守,陈文就继续站在卡口上工作,等有人吃完饭换岗,他才端起尚有余温的饭菜;一天的核酸检测任务结束了,陈文就先安排其他志愿者先休息,等看到医疗废物捆扎、消杀完成后,他才可以放下心来,披着星光回家。

志愿者队伍刚组建时,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作为第一个来到实创现代城报到的志愿者,赵国燕没有迟疑,就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开始了疫情防控工作。除了要登记1400余名居民的出入信息、查看验证码、测量体温,赵国燕还要维持小区内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持的任务,20多天的驻守日子里,她常常要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工作,直到深夜。

赵国燕的工作精神带动着周围的每个志愿者,也深深打动了爱心家园小区的居民。“疫情防控使小区封控,无奈使八旬年迈母亲独居在爱心家园,无人照顾,兰州市干部赵国燕得知后自掏腰包,为我的母亲送饭送菜和生活用品,我真的特别感谢她。”爱心家园的一位居民对赵国燕的感谢无以言表,于是手写了两张红底黑字的感谢信,特意贴在了小区大门口。

传棒接力 老少协同共战疫

郭华是一名50岁的人大“老兵”,在得知单位招募志愿者驻守社区防疫时,他第一时间前往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报到。

郭华在生活中就是个有心人,平时养成的细致耐心好习惯这次被他用到了疫情防控中,在他的帮助下,山字石社区连续几轮的核酸检测工作都顺利进行。郭华眼睛不好,到晚上时就会看不太清楚东西,但他从未向奋战在一起的其他志愿者提过:“能奉献一点是一点,疫情防控压力这么大,我要是因为自己的小伤小痛撂挑子,其他志愿者就会更辛苦。”

郭威萱是郭华的儿子,疫情发生后,他与父亲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样的选择。而此时,郭威萱的妻子即将临产,正是需要家人在身边陪伴的时候,父子二人却依然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接力责任担当。

郑继祖是一名老党员,他的同事郑宇翔是一名年轻党员。在知道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的时候,郑继祖第一时间服从组织安排,主动驻守社区投身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并要求将自己安排值夜班,与此同时,年轻党员郑宇翔也主动承担了小区的第一个夜班,就这样,他们这对“老少档”并肩作战,为过往的车辆行人测温、登记、查码。

值勤点上寒意袭人,驶入的车辆川流不息,郑继祖和郑宇翔的胳膊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挥动着。夜色笼罩,郑继祖和郑宇翔像是两课白杨树,挺立在岗位上毫无怨言。

马建云、李鹏、沙婷、石洪、陶胜……在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有数名干部为了守护金城平安冲锋在前。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正是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站了出来,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这光微而不弱,最终汇成光海,充塞天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责编:焦隆、周婉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