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人民日報看甘肅-頭版看甘肅-更多>>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強基固本 激發活力(深度關注·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6-11 10:52)

  社區“搬進”小區,一些業主有意見:“自留地”長出“公有田”,必須“要說法”。 面對部分群眾的不理解,做通工作,還得靠實效和用心做工作。書畫室、閱覽室、舞蹈室、音樂室,90%是群眾活動空間……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銀灘路街道營門灘社區黨委書記成亞楠來人就見,見人就問:還有啥需求?“全天候”做工作很快有了效…[詳細]

治沙聚合力 添綠又生金(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6-10 10:04)

  炎炎夏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志願者們正在開溝、鋪草、制沙障,壓沙造林的場面十分火熱。 500多公裡之外,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腹地,朔方新能源大基地裡,近200台推土機在沙地上轟鳴穿行,鏟高填低,另一頭,鋪設草方格、種植防沙林與鋪設光伏板同步進行…… 黃河“幾字彎”地跨山西…[詳細]

鹽鹼地裡養海鮮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6-07 10:43)

  黃河“幾字彎”的東側底端,坐落著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黃河、洛河、渭河在此交匯。初夏時節,蘆葦青青,水鳥翩翩,一片片鹽池窪如翠玉般鑲嵌在大地上。這昔日的鹽鹼灘上,不僅養起了各種淡水魚,還迎來了海鮮——南美白對蝦。 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2023…[詳細]

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6-06 11:13)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避免浮在表面、流於形式。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經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線,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眾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 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強調,不做表面文章,進一步解決調研集中扎堆、隻調不研等問題…[詳細]

在“三北”治沙造林是光榮的事業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6-06 11:12)

  陝西榆林市榆陽區,曾經的沙丘上已綠樹成蔭。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楊福貴在觀察曾經的沙丘上自然生長的榆樹。 本報記者 張騰揚攝 編者按: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詳細]

惠農資金促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5-31 10:26)

  一碗天水麻辣燙,盛滿“甘味”土特產。食用菌、辣椒、馬鈴薯、花椒……串起一條條從田間到餐桌的鄉村特色產業鏈條。 在甘肅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雒家村,鑫肥源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6個辣椒育苗大棚裡,“天椒24號”長勢正好。合作社負責人牛航杰說,辣椒育苗需要的種肥、人工等資金投入不少,多虧年初從農行獲得一筆20…[詳細]

探訪文溯閣《四庫全書》數字化影印出版工程(人民眼·讓文物活起來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5-31 10:24)

  引 子 登臨蘭州北山九州台,甘肅省圖書館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躍入眼帘——館樓飛檐翹角,踞北山而瞰黃河。 自正門入樓,穿鞋套,做登記,進書庫。書庫恆溫恆濕,1128個香樟木書箱層層疊疊,收錄典籍6141函、3474種、36315冊的文溯閣《四庫全書》就安放於箱中。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詳細]

月出涼州·武威詩會舉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5-30 10:58)

  本報甘肅武威5月29日電 (記者趙帥杰)5月28日晚,“詩意甘肅·絲路長風三千裡”——月出涼州·武威詩會在甘肅省武威市漢唐天馬城舉行。 活動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武威市人民政府、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詩會以涼州詞為意象,以朗誦和情景表演為主要表現形式,運…[詳細]

65年,綠化荒山13萬畝(守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5-29 09:47)

  甘肅榆中縣貢井林場地處榆中縣北部山區,平均海拔超過2200米,曾經一片荒蕪。65年來,在五批林場人的共同努力下,林場內3萬多畝荒山披綠,並帶動周邊10萬多畝黃土山盡添新綠。日前,本報記者走進貢井林場,聽林場職工講述持之以恆綠化荒山的故事…… ——編 者 山風吹過,幾百棵山杏樹枝丫微動。看到這片杏樹林…[詳細]

長城腳下是我家(人文觀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5-26 10:11)

  甘肅嘉峪關,藺晶和妻子在關城游玩。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習近平總書記5月14日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回信中強調,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在保護…[詳細]

首頁  上一頁  第 16 17 18 19 20 頁  下一頁  尾頁

人民日報記者報道集更多>>

人民日報電子版在線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