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人民日報看甘肅-頭版看甘肅-更多>>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去年甘肅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251億元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22 09:28)

  本報蘭州3月21日電 (記者付文)記者從甘肅省商務廳獲悉:去年,當地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251億元,同比增長11.06%,直接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約616元。 近年來,甘肅扎實推進縣鄉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依托公共服務中心,各縣積極為農村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提供品牌培育、包裝、營銷策劃等增值服務。目前…[詳細]

樹木年輪,一圈就代表一年嗎?(把自然講給你聽)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22 09:06)

  通過數年輪的方法,可以大致判斷樹木的年齡,但要精確定年,還需要借助專業的“交叉定年”方法 在樹木的橫斷面上,常常會見到許多深淺相間的同心圓環,這就是年輪。 年輪,是樹木形成層細胞進行有規律的生長和變化而形成的。在萬物復蘇的春季,樹木形成層會快速分裂出細胞大、細胞壁薄的早材細胞,形成顏色較淺的…[詳細]

服務沉下去 民心聚起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21 09:16)

  翻修藏屋、布置庭院、置辦家具……家住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八角村的道吉才讓,前后忙活了小半年,貸款投入20多萬元,好不容易等到自家民宿快要開張,卻被告知缺少營業執照。“村子距離縣城較遠,跑一趟費時費力不說,也不知道需要准備什麼、去了該找誰。”道吉才讓急得直跺腳。 一籌莫展之際,村黨支部主動建立微…[詳細]

用“智慧大腦”保護生態環境(網上中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03-20 09:23)

  在吉林省遼源市中核遼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借助數字科技監控污水處理設備狀態。 新華社記者 張 楠攝 白洋澱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海南長臂猿實時監測方案、甘肅水利科學防汛“智慧大腦”……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發展迅速,賦能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今,用數…[詳細]

治理高價彩禮 推動移風易俗(百姓關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20 09:19)

  “一套房、一輛車,還要加上十幾萬元彩禮,結婚的開銷基本都在百萬元左右。”伊先生今年23歲,他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稱,近年來彩禮水漲船高,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結婚的大難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彩禮價格越來越高。有讀者認為,彩禮高些可以讓女兒過得更好。山東菏澤市讀者劉女士就表示,會把彩禮錢交給小家…[詳細]

村子更美 日子更甜(雪域高原綻新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18 11:22)

  3月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木蒼黃,遠處草山上的積雪未消。 在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遇見完麼扎西時,他正在為村民講解草原防火知識。“當上網格長后,我想著盡力幫大家辦點實事。”完麼扎西說,村裡過去臟亂差,現在旅游發展起來了,村裡道路、房子都煥然一新,大家的幸福感著實強了。 走進合作市加拉…[詳細]

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特高壓工程開建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17 08:03)

  本報蘭州3月16日電 (記者董洪亮、王錦濤)16日,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國家電網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 據介紹,隴東至山東直流工程動態投資202億元,工程送端起於甘肅慶陽市的慶陽換流站,途經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山東五省,落點山東泰安市的東平換…[詳細]

甘肅上線算力資源統一調度平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16 09:09)

  本報蘭州3月15日電 (記者趙帥杰)甘肅省算力資源統一調度平台日前上線,將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提供統一的算力、數據以及服務支撐。 據介紹,甘肅省算力資源統一調度平台統籌金昌、酒泉、張掖、蘭州新區等多地數據中心,實現了算力資源統一展示、業務統一監管、交易統一受理等一站式在線服務…[詳細]

觀察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外國青年走讀中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15 08:30)

  中國全國兩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4名外國青年圍繞鄉村振興、城市規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主題,與本報記者暢談親歷故事,期待中國經濟社會取得更大發展。 通過拍攝視頻增進跨文化交流的以色列青年—— “看到更自信、更開放、更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國” 本…[詳細]

培訓接地氣 干事添動力(深度關注·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3-03-14 09:00)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從2020年開始,甘肅省實施鄉村黨組織書記省級輪訓三年計劃,統籌優質師資、本土紅色資源,加強理論教育,強化黨性錘煉﹔採取需求調研制度、“一班次一課表”等措施,針對實際工作需要精准施教﹔通過實戰模擬、案例教學等方式…[詳細]

首頁    第 1 2 3 4 5 頁  下一頁  尾頁

人民日報記者報道集更多>>

人民日報電子版在線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