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人民日報看甘肅-頭版看甘肅-更多>>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為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貢獻水利力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30 11:15)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沿黃省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進…[詳細]

講好長城故事 凝聚團結力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30 11:14)

  “嘉峪關始建於明朝,逐漸成為絲綢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紐帶,來來往往的人們從這裡通關、在這裡補充給養。”在甘肅省嘉峪關市祁連社區,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曉燕講得起勁。 像這樣的主題宣講,張曉燕今年已經參加了50多場,每次宣講,她都會補充新的內容。“長城是中華民…[詳細]

光明之路 正義之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30 11:13)

  (一) 走過昨天,新中國滄桑巨變、換了人間﹔走在今天,新時代日新月異、生機勃發﹔走向明天,新征程任重道遠、前途光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改變命運。 75年來,新中國從積貧積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詳細]

天水花牛蘋果為什麼“攢勁”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30 11:11)

  堅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就能“長”出千姿百態的產業 甘肅天水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鄉親們正忙著採摘和裝箱。望著一筐筐紅彤彤的蘋果,果農武雙泉喜上眉梢:“看今年行情,畝均淨收入至少2萬元!”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此考察時指出:“鄉村…[詳細]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庄大道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27 10:26)

  歷史見証壯闊征程,時間鐫刻奮斗足跡—— 國慶前夕,龍龍(福建龍岩至廣東龍川)高鐵廣東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我國鐵路營業裡程突破16萬公裡。 75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人民鐵路事業迎來曙光。今天的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以“復興”為名的中國高鐵,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詳細]

蘭州新區加快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26 11:03)

  在甘肅蘭州新區的一處高標准農田裡,大型農機不斷採收,農業高質量發展步履穩健。 蘭州新區持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11年至2023年,蘭州新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從不足1%躍升至15.1%,新增高標准生態、農業、城鎮建設用地超…[詳細]

三個社區辦好民生實事的啟示(基層治理新實踐·黨員服務在一線)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24 10:44)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要把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建得更強,發揮社區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把社區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各地充分發揮黨組…[詳細]

甘肅庄浪:“蔬”寫高原致富經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09-24 10:41)

  日前,記者在甘肅庄浪這一傳統農業縣調研時發現,當地除發展傳統蘋果產業外,依托資源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鏈,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南湖鎮庄浪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園區,最為醒目的,是240多座整齊排列的高原夏菜大棚。 由於高海拔、日照足、溫差…[詳細]

四代彩陶人的匠心傳承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09-23 13:38)

  一把黃泥,一雙巧手,在勻速轉動的旋轉盤帶動下,不一會兒工夫,一件彩陶工藝品的泥胎就成形了。看似簡單的操作,閻建林已孜孜不輟36載。 64歲的閻建林是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河口村居民。“從我記事起,爺爺和父親就在制陶。”閻建林笑著說,“現在,兩個兒子接過‘接力棒’,從事陶器制作。” 在定西,熱愛陶器…[詳細]

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4-09-23 13:37)

  本報敦煌9月22日電 (記者銀燕)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21日在敦煌市開幕。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800余名嘉賓圍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主題開展對話,弘揚絲路精神、推動文化交流、凝聚廣泛共識。 2000多年前,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推進了東西方…[詳細]

首頁  上一頁  第 16 17 18 19 20 頁  下一頁  尾頁

人民日報記者報道集更多>>

人民日報電子版在線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