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回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黃花灘盛開幸福花

張國華 李 峰 杜雪琴 楊世智 伏潤之

2020年07月02日15:07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黃花灘盛開幸福花

古浪黃花灘,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朵朵黃花。

過去,在古浪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之前,黃花灘只是地處縣域西北部、騰格裡沙漠以南的一大片飛沙走石的戈壁荒漠。

而今,黃花灘卻奇跡般地崛起一個又一個易地搬遷新村鎮。沿橫貫古浪東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進,一個個新農村和一棟棟新庄院構成的美麗鄉村新圖景,從我們眼前閃過。如果不是路邊不時出現的長滿綠色植物的沙丘提醒,我們真有一種行進在某個新城市街區的錯覺。

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陽光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困難群眾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新建的12個新農村和1個綠洲鎮,是當地脫貧攻堅的“大手筆”。生活在這裡的新居民,過上了和原先大山裡完全不同的幸福日子。

富民新村,就是易地扶貧搬遷新建村中的一個。

而富民新村的新居民李應川,也是搬遷移民中的一員。

總書記來到黃花灘

李應川跟村裡其他搬遷來的村民一樣,是古浪縣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者。

在古浪縣南部山區橫梁鄉橫梁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李應川,從沒想過還能搬出大山過上這樣的生活。讓他更想不到的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習近平總書記,會來到他家裡做客。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李應川家。

時間已過去快一年了,李應川說起來依然幸福滿滿。

“總書記問我菜園子種什麼菜,中午吃什麼。” 李應川回憶,總書記和藹得很,就像一位熟悉的親戚來串門。

“在廚房,總書記看了鍋裡煮的洋芋、南瓜、玉米。”

“看到我家冬天儲菜的地窖,總書記叮囑要注意通風。” 

“最沒有想到的是,總書記會走到衛生間,親自按下馬桶的沖水按鈕,試試出水量。”

李應川笑著說:“做夢也沒有想到,總書記會到我家做客!”

老人對總書記深深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他記得總書記來時的每一個場景,記得和他說過的每一句話。

李應川說,總書記和我們全家拉家常,詳細詢問了就業、收入、看病、社保、醫療保險、孩子上學等方面的情況。

“從山上搬下來住,滿意嗎?還有什麼要求?”總書記關切地問李應川。

“沒有要求了。生活真正好得很!”李應川說,自己去年這樣告訴總書記,如今也是這樣告訴每個鄉親。

搬下來的好生活

李應川老家,在古浪縣東南部干旱山區的橫梁鄉橫梁村。

我們來到距縣城六七十公裡的橫梁鄉橫梁村。站在高處看,村庄四面是山,村民原來就居住在溝岔中。原先的房屋庄院已經推平,栽種了小樹苗。昔日的打麥場上,地表已龜裂,踩上去軟軟的。幾堆麥草堆和幾個石碾子,伴著小腿高的雜草,似乎向來者訴說著往日這裡生活的艱難。

“南部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生產生活條件艱苦,行路、就醫、上學、飲水、增收都是難題。”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張延堂說:“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新一輪扶貧開發以來,古浪縣舉全縣之力實施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南部干旱山區的干城、橫梁、新堡等貧困鄉村的1.53萬戶、6.24萬貧困群眾,全部搬遷到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和綠洲小城鎮。

2018年8月,李應川和8個南部山區鄉鎮的1379戶困難群眾,一起搬進了富民新村的新家。

富民新村與橫梁村相距並不遙遠,但群眾的生活前后卻有著天壤之別。

行走在富民新村,白牆藍瓦的房屋整齊排列,道路干淨平整。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是磚瓦房屋、瓷磚地面,連院子都鋪了紅磚。移民村不僅交通便利,水、電、路、學校、衛生室、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同步推進。

“這是城裡人的生活!”李應川感慨。

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張延堂說,2019年底富民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2元,累計脫貧1092戶372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2%。

日子越過越紅火

李應川和其他搬遷戶一樣,在搬下山來之前,心裡很不踏實。當鄉鎮干部帶著村民來到黃花灘看到的是一片荒灘時,大多數村民心裡顧慮重重:搬到這地方,咋種,喝啥,吃啥呢?

在富民新村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籌劃搬遷的同時,古浪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在以黃花灘移民區為重點的北部沿沙區,發展肉羊、肉牛養殖,日光溫室精細果蔬和以枸杞、梭梭接種肉蓯蓉為主的沙產業。

富民新村也大力引導貧困群眾發展大棚種植和暖棚養殖,去年到今年,新建成日光溫室230座,養殖暖棚540座。

總書記視察后,富民新村群眾熱情高漲,紛紛領了棚子種菜、養羊,村裡日光溫室種滿了辣椒和西紅柿,暖棚裡養上了活蹦亂跳的羊隻。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棚。

李應川家有一座日光溫室和一座養殖暖棚,種著一棚辣椒,還養著40隻羊。

坐著李應川新買的電動三輪車,行駛了一公裡多,便看到一排排的日光溫室矗立在戈壁灘上。

掐枝、選葉、摘辣椒……進到棚子裡,李應川一邊嫻熟地侍弄辣椒,一邊給我們介紹,這種溫棚啥時候澆水,啥時候施肥,有了病虫害咋辦,溫度控制在多少都是有講究的。

“就是我以前在新疆打工種葡萄,也沒有做過這麼精細的活。”李應川說,好在有縣上的農技員指導,克服了一道道難題,辣椒棚收入了1萬元,可以補貼養羊。

去年11月,富民新村把養殖暖棚分配到戶,以“貸母還羔”方式給李應川家分配了20隻羊,他自己又以500元一隻的補貼價格購進了20隻,羊明年就能產羔了。

“總書記來的時候,鍋裡蒸了些洋芋、南瓜、玉米。”李應川說,老百姓總是希望有肉招呼客人,總書記來時,他家鍋裡隻有雜糧,有些遺憾。

“總書記再來的話,我家鍋裡就煮上羊肉了。”李應川說,到時就請總書記嘗嘗自家的羊肉。說著,李應川笑得像花兒一樣,幸福從心底裡溢出來。

(責編:陳誠、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