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貧困群眾全面小康夢

蘭州市高質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董永前

2020年08月25日10:15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托起貧困群眾全面小康夢

秋日的榆中北山,空氣中蕩漾著泥土的清新。韋家營鄉和榆中北部山區其他幾個鄉鎮一樣,人煙稀少,滿眼望去全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昔日的干旱貧困村,如今百合、中藥材、蔬菜,黑驢、肉牛、散養雞等種植養殖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群眾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有了實質性進展。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強調:“要深化脫貧攻堅,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准不變,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近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剩余貧困人口、監測人口和邊緣人口,緊扣目標標准,從“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等方面強力推進,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有力推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鄉村面貌明顯變化,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成就。

發展產業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園子岔鄉是榆中北山地區6個鄉鎮中最靠北的一個鄉,這裡大山環繞,平均海拔接近2300米,農民普遍以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為主。到2013年底,全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5戶、286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6.47%。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幫助下,園子岔鄉積極思變,尋找脫貧突破點,變自然劣勢為比較優勢,全面發展百合產業,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面貌發生巨大改變。目前全鄉6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1%。以前農民種植傳統農作物,一畝地年收入隻有幾百元。種植百合后,畝收入達到了5000元,幾乎家家戶戶買上了小汽車。

園子岔鄉靠發展百合產業打了翻身仗,永登縣龍泉寺鎮大澇池村農民則靠養驢走上了致富路。來到大澇池村的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頭四肢修長的黑驢正悠閑踱步。這些大個兒黑驢,是合作社從遼寧引進的“渤海驢”,數量已有1000多頭。

為了培育驢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龍泉寺鎮確定了以資金土地入股、肉驢“托管代養”的方式,支持合作社發展壯大。2019年,黑驢出欄量達到300頭,貧困群眾工資及分紅收入超過了80萬元,有效帶動了近700戶貧困戶。

蘭州市在脫貧攻堅中,堅持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渠道,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扶持貧困農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落實到戶產業扶持項目和資金,形成了高原夏菜、中藥材、畜牧業、玫瑰、百合、瓜果等六大產業,其中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藥材已成為蘭州農業的重要品牌,有力支撐了貧困地區群眾穩定增收。

挂牌督戰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扶貧工作中,今年蘭州市落實幫扶措施,對剩余未脫貧、實施動態監測、處於貧困邊緣存在返貧風險的三類人員實行挂牌督戰,確保年底實現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記者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了解到,緊盯剩余未脫貧人口、實施動態監測人口、邊緣存在返貧風險人口共0.68萬人和脫貧攻堅的薄弱環節和短板不足,市縣兩級和相關行業部門分別制定挂牌督戰實施方案。

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重點負責對脫貧攻堅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挂牌督戰,區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重點負責轄區內“三類”人員具體的挂牌督戰,行業部門層面重點負責行業領域薄弱環節挂牌督戰,實行按月調度機制,確保年底實現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同時,通過深入分析“三類”人員致貧原因,統籌兼顧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的非貧困村和有致貧風險的非貧困戶,找准影響脫貧質量的突出問題,分類施策,進一步明確攻擊點位,強力推進,並按照“五個一批”等路徑,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充實完善“一戶一策”精准脫貧計劃,對不同類型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施策,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不落一村、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徹底消除絕對貧困。

在此基礎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已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投入力度不減、脫貧隊伍穩定。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根據市縣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有關政策,統籌扶貧資金支持非貧困村脫貧攻堅,加大對非貧困村、非貧困戶的支持力度,防止留下脫貧死角和盲區。

清倉見底緊盯時間節點整改各類問題

七裡河區西果園鎮鷂子嶺村第一書記張文瑋是去年6月份駐村的。說起一年來的工作,張文瑋感慨萬分,他說,從選派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那天起,他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一年來,張文瑋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當好宣傳員、信息員、戰斗員、監督員、指導員、服務員,動員廣大村民積極行動起來,廣泛參與到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清零行動、“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中來,對8戶未脫貧戶、7戶鞏固脫貧戶每季度進行走訪,對其他建檔立卡戶進行重點走訪,將走訪群眾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梳理歸納上報,推動了問題解決,累計爭取各類項目及資金支持折合人民幣約27萬元。

張文瑋還爭取產業發展資金13.3萬元,建立鷂子嶺村工會,協調幫扶單位為32名會員購買職工互助醫療補充保險。

“我們把脫貧攻堅整改落實作為收官的硬性要求、底線任務,推動整改工作落實落細,以整改的實際成效,確保脫貧攻堅成色更足、質量更高,如期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皋蘭縣脫貧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全省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暨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大會之后,皋蘭縣立即召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工作部署會,對做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縣各級干部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扛穩抓牢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政治責任,檢視工作中存在的不細、不嚴、不實的問題,全力抓好整改落實。

不僅僅是皋蘭縣,七裡河區以問題整改為抓手,嚴格落實“區委班子成員包抓鄉鎮、縣級領導包抓重點村、區級部門包抓行政村、干部包抓建檔立卡戶”的工作機制,實現建檔立卡戶幫扶力量全覆蓋。各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工作隊,緊盯貧困戶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定幫扶措施、核算收入支出,建立完善“一戶一策”幫扶計劃296份。

蘭州市堅持把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以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意見作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的實際行動,同大排查、省委巡視等各類監督檢查和媒體暗訪發現的問題一體研究、一體整改,統籌推進。截至目前,所有問題整改完成。

提升質量脫貧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

遠處青山渺渺,在一片蔚藍色的天空下,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徐徐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一條條平坦的道路,一盞盞明亮的路燈,一棵棵新栽的樹苗煥發著生機。

迎著和煦的陽光,走進永登縣通遠鎮青嶺村建檔立卡戶盧玉珠的家,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庭院,庭院收拾得干淨整潔。在院牆一角,主人專門砌了一處花壇,綠油油的青菜勃勃生長,開著紅色的花兒散落其中,明媚光亮。窗台和陽台上也擺滿了花,紅的,黃的,紫的,就像盧玉珠的心情一樣好看。

在幾年前,盧玉珠想都不敢想,在土房裡住了大半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過上像城裡一樣的生活。而在之前,家裡用水都需去井裡挑水,挑水來回得半個小時,然后把水存放在窖裡。現在,家裡通了自來水,隨用隨取,方便又安全。馬路修到了家門口,出趟遠門也方便了。

青嶺村的如意生活,是從易地搬遷開始的。該村屬於深度貧困村,老村房屋年限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人畜飲水是集雨飲水工程,無法正常保障人畜飲水,道路多為崎嶇沙路、土路和沙溝路,教育醫療條件落后,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2018年該村實施了易地搬遷項目,搬遷46戶149人,從根本上改善生存發展條件,實現在易地搬遷中扶貧、在扶貧中發展、在發展中脫貧。

在蘭州,和盧玉珠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走向富裕的農民不在少數。據統計,全市共有1568戶5543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有勞動能力的家庭基本實現一戶一人就業。

走進榆中縣城關鎮李家庄,朵朵鮮花綻放,一排排日光溫室裡各類蔬果長勢旺盛。

李家庄村是榆中城關鎮的一個村。雖臨近縣城,但因長期缺水缺少主導產業,發展后勁嚴重不足。2017年,李家庄村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田園綜合體試點村,全村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蘭州市制定出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意見和發展規劃,著力在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城鄉配套改革等方面持續用力。”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蘭州市將不斷鞏固拓展脫貧質量和成色,實現鄉村振興有序銜接,確保脫貧成效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責編:陳誠、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