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小蘋果”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寧縣構建現代蘋果產業體系紀實

王朝霞

2020年08月29日08:3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書寫“小蘋果”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八月,行進在寧縣,董志塬、早勝塬、盤克塬等平展展的黃土塬上,成千上萬畝果樹頗有陣勢,一行行、一排排,像待檢閱的方陣士兵,蓬勃舒展的綠葉隨風舞動,挂滿枝頭的蘋果青中泛紅,透出融融的暖意。

寧縣是全國蘋果最佳適生區之一。寧縣縣委縣政府把蘋果作為農業首位產業,以工業化思維、現代化理念、標准化方式,蹚出了“全覆蓋科學化的規劃體系為引領、全鏈條標准化的生產體系為核心、全網絡品牌化的營銷體系為支撐、全環節長效化的增收體系為根本、全方位一體化的推進體系為保障”的現代蘋果產業之路。

好砧木苗木產“優質果”

早勝塬的廣袤原野上,豎立起一根根整齊的水泥立柱,立柱之間拉著一條條鋼絲,捆綁著竹竿,一株株蘋果樹依杆而立,形成一排排整齊的樹牆。

“這是栽植自根砧矮化密植蘋果的格架系統,由於矮化自根砧蘋果樹的主根不發達,果樹結果量又大,要用格架系統輔助支撐。”寧縣果業局局長范紅年解釋,“用格架系統栽植的矮化果樹,最大的特點,就是當年開花、二年結果、三年豐產、五年盛產。”

依托格架系統,樹根部搭建著一條細長的黑色滴灌管,灌孔緊貼根部,噴洒著水肥液﹔樹梢頂上,懸挂著白色防雹紗網,抗擊冰雹並防鳥食﹔樹體中間,一條條果枝上下左右被拉展后,輕輕系在鐵絲上……一棵棵蘋果樹被精心呵護。

“拉平枝條,不要弓背!”早勝鎮南北村62歲的村民豆菊仙一邊拉枝系帶,一邊像專業工人指導同伴,“矮化果樹最高在3.3至3.5米,控制頭枝,不讓它像喬化果樹由著性子往高長。對側枝要先柔枝、給樹‘按摩’、再拉枝,把樹打扮成高紡錘樹形,讓果子都能照上陽光。”

從傳統有性繁殖的喬化果樹到無性繁殖的自根砧矮化密植果樹的演變,成為引領全國蘋果產業的一場革命。二者經濟效益對比懸殊:1畝喬化果園最多栽植50株果樹、產量2.5至3噸﹔1畝矮化密植砧木果園,可栽植200株果樹、產量高達5至8噸!

“四五米的喬化果樹,樹冠高大,但結的果子少。”良平鎮良平村村支書岳保牛指著自家喬化果園,對比合作社矮化果園說,“喬化果樹挂果遲、採摘費人工。矮化果樹打藥、施肥、除草更便於機械化作業與管理。”

育苗是發展蘋果產業的重要一環,是寧縣蘋果“當年開花、二年結果”的關鍵所在。

走進慶陽海越公司的2000多畝蘋果育苗基地,一株株苗子像“克隆”似的,根部是一樣的砧木,枝條是一樣的高度,側枝幾乎一樣的個數……“今年雨水好,瞧這苗木長得多攢勁!”公司育苗區主任王群樂欣喜地說。

好砧木,抗旱、抗寒、抗重茬﹔好苗木,根系發達、成活率高、結果實好。全縣建成慶陽海越、慶陽正洋、甘肅柰源、寧縣飛宇等育苗基地4000畝,其中自根砧3500畝,建成種質資源圃、採穗圃230畝,收集B系、G系、M系等砧木和蘋果品種1400份,繁育苗木1300萬株。

寧縣縣委縣政府以全域理念規劃蘋果產業,按照適宜栽果區域全覆蓋的目標,布局“一核三塬五帶”,以西部蘋果國際商貿港為核心,在董志塬、早勝塬、盤克塬等三塬建設新庄-長官、焦村-新寧、早勝-中村、良平-米橋、春榮-盤克等5個萬畝果帶。全縣蘋果面積達45萬畝,其中,矮化密植自根砧果園突破11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矮化密植自根砧蘋果基地。

智慧農業種植“綠色果”

寧縣縣委縣政府構建現代蘋果生產體系,探索形成以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三高”和苗木良種化、栽培矮密化、生產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產品標准化“五化”為特點的生產模式。

在慶陽正洋的1.2萬畝蘋果基地,被分為八個管理區塊,每個區塊1200畝以上,按照現代智慧農業的標准化、綠色化、專業化生產模式。從水肥一體化灌溉、綠色預防病虫害、機械化生產到土壤溫濕度監測等,都建立了園區智慧農業數據傳輸系統,科學指導生產。

農業生產中,難免遇到自然災害。今年春季的倒春寒,讓甘肅省部分正值花期的果園遭遇霜凍。而寧縣焦村鎮的蘋果基地,果實十分繁密,受霜凍影響似乎並不大。 

基地技術人員竇劍兵指著遠處一個高約10米的風車,道出了防凍的“秘密”:“那是防霜機,1台防霜機可控制60畝的果園,利用風葉將冷熱空氣攪混原理能提高溫度2.5攝氏度,避免了霜凍。”

天氣晴朗,陽光熾烈,但果園裡清風送爽,腳下草坪綿軟。“每行果樹下種植了黑麥草、三葉草,調節小氣候、保墒保水,收割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不套袋,讓蘋果營養更全面。”竇劍兵介紹,“定期對葉面、土壤進行測量、化驗,分析果樹缺哪種肥料、什麼時候需要灌溉,通過智慧農業系統大數據分析,缺啥補啥。”

夜幕降臨,果園裡的智能虫情測報燈閃亮,飛入虫箱裡的每一隻虫子都被裡面的攝像頭360度拍照,並上傳數據到果園管理網絡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對虫害有效預防。果園裡還用粘虫板、殺虫燈等物理技術防虫,以及施用生物農藥,減少或不用化學農藥。

發展綠色有機蘋果,不僅是蘋果高端市場的需要,這種新理念已深入寧縣果農心中。

寧縣眾合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500多畝果園旁,矗立起3棟獺兔舍,兔舍旁建起了白色沼氣罐和半圓球狀貯氣罐,一個廢棄的地坑庄改造成1000立方米的沼液池,並安裝了80千瓦的發電機。

“養殖了1萬多隻獺兔,兔糞在沼液池發酵,產生的沼氣能發電,發的電用於合作社辦公及果園用電,沼渣、沼液還田果園,是優質的葉面肥,還能殺菌殺虫。”合作社理事長尚寶成介紹:“我們是‘獺兔養殖+沼氣池+綠色有機果園’的循環生態農業。”

寧縣已建成綠色、出口、3A、有機、GAP(歐盟)認証5個15.3萬畝,榮獲全國綠色食品(蘋果)標准化生產基地縣、第16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等獎項23個。建立蘋果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和追溯信息終端,把產前、產中、產后納入標准化和數字化管理,消費者可以對蘋果質量溯源,吃上放心果。

“三變”改革發展“致富果”

寧縣縣委縣政府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動力,引進和培育海升、海越、寧越、金農、正洋、兆豐、北國春、柰源、奈苑、惠澤塬等龍頭企業38個,建成規范運營的蘋果產業合作社135個,大力推行以“三方聯動、三變推動、品牌帶動、黨建促動”為主要內容的“331+”產業扶貧模式,實現了最弱勢貧困戶與最優勢產業、最強勢企業、最廣闊市場的緊密聯系,實現了產業扶貧效益最大化,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長遠致富。

焦村鎮通過農村“三變”改革,流轉土地栽種蘋果2.8萬畝,龍頭企業投股60%,負責建園、管理和銷售﹔縣裡成立聚農資金專業合作社,把5194戶貧困戶統一組織起來,籌資2.18億元、參股40%,並擔任監事長,聘請第三方財務監管,維護股東共同利益。貧困戶按照16.8%比例已連續兩年分紅,效益高於16.8%時按效益分紅。

農村“三變”改革,形成了“你建園、我入股,你經營、我務工,你盈利、我分紅”的合作共贏機制。

良平鎮馬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豆煥葉,將8.5畝土地全部流轉,年收入流轉費4200元,又在基地打工,每月干20多天,收入1800元,加上入股分紅,她家脫了貧。“今年兒子畢業工作了,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她滿懷信心地說。

蘋果,給寧縣廣大貧困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目前,全縣通過蘋果產業“331+”產業扶貧模式累計分紅6364.2萬元。其中,貧困戶3370.83萬元、村集體2889.78萬元、一般農戶103.59萬元。蘋果產業在整縣脫貧退出、高質量打贏收官戰中發揮了重要助推作用,寧縣於2017年獲得“中國果業扶貧突出貢獻獎”。

寧縣優良地域元素孕育生成的綠色有機蘋果,如何能賣上好價錢?

“通過互聯網,讓慶陽蘋果走向世界。”甘肅慶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守業認為,“我們認真做好每一個訂單,因為每個訂單的背后有貧困戶眼巴巴的期望。”慶新果業電商銷量連續三年位列阿裡巴巴生鮮行業第一,2017年12月20日當天銷售額達1290萬元,創造了單日單品銷售紀錄。

寧縣以慶新電商中心為帶動,年線上銷售蘋果10萬噸。同時,線下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營銷中心7個,在華潤萬家等全國22個大型超市直銷,與巴勒根國際貿易公司等國內外200多家經銷商長期合作,年線下貯藏銷售蘋果20萬噸。

寧縣縣委縣政府著力構建現代蘋果經營體系,由海升集團慶陽海越農業有限公司建成的國內首條水式輸送分揀線,對水式輸送帶上的每個蘋果進行360度拍照40張,可區分果徑、顏色、表面瑕疵等,將蘋果分選成26個等級。同時在建的中村正洋、早勝海越2個2萬噸氣調庫,全縣年分揀分級能力將達50萬噸。按照“吃干榨盡、增值增效”的思路,通達果汁、恆瑞康果粉等后續加工企業,生產濃縮果汁、果粉、果干、果圈、果脆片等產品,出口俄羅斯、日本等10多個國家。這是全縣所產蘋果抵御市場風險的重要保証。

2019年,全縣蘋果產量50萬噸、產值25億元,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2727元,帶動了有機肥廠、農資、農機服務和包裝箱廠、水泥立架廠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蘋果旅游業蓬勃興起。

為深度挖掘蘋果產業文化底蘊,寧縣金農農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份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人類第四個蘋果”商標注冊証。寧縣將在“慶陽蘋果”公用品牌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西部蘋果國家商貿港平台作用,把基地生產有標准、果品質量按標准檢測、銷售后可追溯的優質蘋果稱為“人類第四個蘋果”。

“‘人類第四個蘋果’是寧縣的幸福之果,養高天厚土精華,集智慧創新成果,持匠心精耕細作,圓人生幸福夢想……”相關人士闡釋。

寧縣蘋果,萬樹搖紅,香飄秋野,一年更比一年紅。

(責編:陳誠、王彤)

推薦閱讀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