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金昌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謝曉玲

2020年10月22日15:1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決勝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以土地入股,既能參與分紅,又能在庄稼地裡打工,收入比過去高多了。”“搬進了新房,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談起精准扶貧帶來的變化,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紅光園藝場的易地扶貧搬遷戶王培林由衷地稱贊:“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來,金昌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鄉村振興目標接續奮斗,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走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脫貧之路。

目前,全市2013年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3712戶11608人已全部脫貧,1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行列,“插花型”貧困縣——永昌縣成功摘帽。

決戰貧困 勠力同心強力攻堅

2017年4月,金昌市交通運輸局干部謝大喜被派到永昌縣紅山窯鎮山頭庄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山頭庄村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由於基礎條件差,水資源缺乏,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產業“散、小、弱”,導致群眾增收困難,大部分村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謀生。

駐村后,謝大喜入戶走訪,深入了解村裡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瓶頸及農戶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和需求,想辦法逐一解決,盡力改變村庄貧困落后面貌。

山頭庄村下轄12個社,各社較為分散。其中一社和十二社之間無通社道路,村民出行極為不便。

駐村伊始,謝大喜就許下承諾,要幫村民們修好這條長約2.6公裡的路。為兌現這個承諾,兩年駐村期滿時,謝大喜選擇繼續留在山頭庄村。

在謝大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頭庄村不僅修通了路,而且沿通社道路架設了67盞太陽能路燈,成為紅山窯鎮首個架設路燈的村庄。

與此同時,村裡空置多年的40多個養殖棚也全部實現重新入駐養殖﹔馬蓮泉的泉水被引到了農戶家,徹底解決了山頭庄村六社人畜飲水不足的問題﹔村裡修起了文化廣場、休閑亭台,配備了各類健身器材和文化設施,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2017年,山頭庄村摘去了貧困村的帽子﹔2018年,全村1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在幫扶中能為群眾解疑難、辦實事,幫助群眾摘掉貧困帽子,是幫扶干部感到最高興的事。”謝大喜說。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扶貧干部是一種寶貴的資源。2015年以來,金昌市安排342個市、縣(區)黨政軍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幫扶139個行政村,整合力量組建1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先后選派三批174名干部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幫助貧困村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爭取早日實現小康,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金昌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出脫貧攻堅的總攻號令,超前謀篇布局、抽調精兵強將,繪出作戰路線圖。並設立專門的農村扶貧機構,成立由市級領導牽頭的貧困村幫扶工作組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督導組,提出“不脫貧不脫鉤”要求,認真落實挂牌督戰要求,明確各級各部門督戰職責,從嚴從細開展督導。

金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分別聯系鄉鎮和貧困村,進村入戶靠前督導指揮,緊盯精准識別、精准幫扶,加強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動態監測,全面防返貧、阻致貧、穩脫貧,並以鄉鎮為單位,成立12個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小分隊,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持續提升貧困群眾對政策的知曉度,層層傳導壓力,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力有效開展。

同時,建立完善社會扶貧工作機制,通過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光彩事業”公益捐助扶貧活動,鼓勵引導93家非公企業等社會力量幫助貧困村發展產業,新建居家養老型農宅,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等難題。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金昌市上下齊心,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凝聚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精准施策 開對“藥方”力拔窮根

正是收獲季節,在永昌縣六壩鎮七壩村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園,一排排高標准日光溫棚成方連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民們正忙著釆摘蔬菜,火紅的辣椒映襯著他們幸福的臉龐。

“解決農戶增收問題,必須有富民產業做支撐。我們之所以能夠甩掉貧困帽子,主要靠的就是辣椒產業。”七壩村黨支部書記賈發德說。

七壩村干旱缺水少耕地,曾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過去,這裡出門沒路、乘涼沒樹,村民吃不飽穿不暖,種地基本靠貸款。為了改變村裡的貧困面貌,前些年,七壩村借鑒外地日光溫室種植經驗,在村裡大力推廣反季節辣椒種植。

為了做強辣椒產業,七壩村成立了永昌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為核心,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富民行動中的先鋒引領作用,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市場”的產業發展方式,形成了集育苗、種植、貯藏、銷售於一體的特色富民產業。

目前,永昌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的蔬菜銷售額每年突破1億元,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培育的“隴椒”系列產品被國家認証為綠色A級產品,遠銷多地。七壩村還輻射帶動全鎮11個村發展日光溫室1500多座,每年解決當地200多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帶動農民務工收入700萬元以上。

“我每年3月到永昌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工作,8月開始種植自己的育苗棚,主要種植辣椒苗、洋蔥苗、西紅柿苗,合作社採取入戶收購的方式統一銷售。”七壩村七社貧困戶陳玉紅笑著說,“現在,我家每年收入5萬多元,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兩三萬元。”

小辣椒映紅了村民的好日子,昔日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賈發德自豪地說:“據永昌農商銀行六壩鎮營業點統計,七壩村村民存款總額居全鎮首位,有40多戶存款達幾十萬元,全村60%的農戶存款超過10萬元。”

近年來,金昌市持續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的“硬仗”,開展危房改造、安全穩定飲水、扶貧扶志等行動,“兩不愁三保障”基礎極大穩固,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高。

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金昌市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圍繞打造“獨一份”“好中優”品牌農產品,聚力建設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規模化、品牌化和農業全環節優化升級、全鏈條增值,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蔬菜、牧草和畜牧產品的生產供應地,持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謀劃打造100億元高品質蔬菜產業鏈。金昌市對標國內一流,著力實施30萬畝優質精品綠色蔬菜基地、戈壁農業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等項目。目前,蔬菜種植已覆蓋全市12個鄉鎮的大部分村社,全市建成集中連片萬畝規模化生產基地6個、千畝標准化生產基地20個,種植面積和年產量分別達到25萬畝、109.65萬噸,產品遠銷30多個省外市場,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主產區之一。

加快培育高品質草畜產業鏈。金昌市實施瑞嘉萬頭奶牛、居佳萬隻肉羊、元生萬隻奶綿羊等規模養殖項目,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湖羊供種基地、優質奶源基地和國內最大的奶綿羊生產基地、高品質優質牧草基地。創建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和國家級肉羊標准化示范場1個、國家級動物疫病淨化場2個,建成省級種羊場5家,建設30萬隻肉羊屠宰加工廠1家,全市肉羊產業規模化、標准化水平不斷提升。同時,通過扶持龍頭企業、構建產業聯盟等形式,發展規模化苜蓿種植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大戶等經營主體64家,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種植規模大幅增長。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牧草種植基地25萬畝,牧草年產量達22.5萬噸,產值達到5.17億元。

緊盯目標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永昌縣紅山窯鎮毛卜喇村,54歲的村民李慶祿成了該村成功脫貧的榜樣。

“我是2013年底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前家庭收入以種地、打工為主。”李慶祿說。

2015年,李慶祿借助國家的幫扶政策,自己籌集資金購買了農用四輪拖拉機,准備擴大種植規模發展種植業。然而,一場交通事故阻礙了他發展種植業的夢想,再次將他的家庭拖入困境。

了解這一情況后,駐村幫扶工作隊與村委會及時協調,為李慶祿申請了5萬元的精准扶貧貸款。拿到貸款的李慶祿購買了4頭肉牛,開始發展養殖業。

經過3年的努力,李慶祿的牛舍裡現有存欄繁育母牛12頭,三年共出欄牛犢18頭,銷售額達13萬元,家庭人均純收入也由2014年的3790元上升到2019年的15792元。

李慶祿脫貧致富的典型案例,只是金昌市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小小縮影。

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標。

“貧困縣摘帽后,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金昌市重點做好后續幫扶計劃和鞏固提升工作,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永昌縣新城子鎮西灣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這個村有天然草場12.8萬畝,養羊是這裡的傳統產業。2012年以來,西灣村抓住政府大力支持草食畜牧業的契機,利用信用社提供的草食畜牧業貸款,建成了西灣綜合農民養殖示范區,引進新的肉羊、種羊品種,形成了規模化養殖。

目前,村裡已建成4個養殖小區、16個養殖場,養殖區的肉羊存欄量達到3500隻,飼草玉米種植面積達1500畝,還修建了16個青貯池。在養殖示范小區的帶動下,這個村逐漸成了當地多胞胎小尾寒羊養殖基地,還帶動了玉米、飼草種植,使種植業也獲得了較好收益。村裡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7000多元上升到現在的1萬多元,87%的貧困戶實現了自主脫貧。

與西灣村鄰近的毛家庄村也是新城子鎮建檔立卡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志安說,由於來自農業的收益很低,青壯年勞動力便大量進城務工,導致農村“空巢”現象日益突出。隻有把農民組織起來,整合農村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使農業生產經營的結構更優、效益更高,才能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2015年,陳志安帶領村民組建了成倉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貧困群眾高興地領到了農民股份合作社的股權証。合作社實行以土地入股和資金入股相結合的股份結構,保底租金和盈余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作模式。當年,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到75戶,貸款入股資金720萬元,戶均收入6萬元,入股農戶投資回報率達到39.8%。

近年來,金昌市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路徑,將村集體自有資源資產、各種財政支農資金和投入所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並在12個貧困村和紅光易地扶貧搬遷點實施屋頂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面消除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現象。

金昌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農村貧困群眾在與市場融合、獲得金融信貸支持、抵御風險等方面存在各種局限,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由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群眾共闖市場、共享收益,是一條實現精准扶貧、鞏固扶貧成果、提高扶貧質量的有效途徑。

改善民生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10月13日,金昌市第五中學400余名師生來到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開展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看著孩子們在整潔美麗的村庄中勞動、歡笑,南壩鄉村干部曹調兄有感而發:“通過讓農戶下山入川、集中居住、發展產業、弘揚文明鄉風,我們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從一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鄉村發展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鄉鎮,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南壩鄉何家灣村,是位於祁連山淺山區的一個偏遠小山村。過去,這裡的村民世代依山而居,過著傳統的半農半牧生活,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環境臟亂差,群眾生活困苦。不僅如此,由於村民大多數居住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年久失修,又地處泥石流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每逢下雨,村民們都膽戰心驚。2014年,該村被確定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以前,我們住的是土坯房,房子破舊,也沒錢維修。每到夏秋季節下大雨的時候,我和老伴都非常害怕。”70歲的村民嚴登虎說,“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搬來了這裡,不用花錢就住上了新房子,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嚴登虎說的不用花錢就能住的房子,指的是何家灣村在集中居住點建的“公建民住”房屋。

在脫貧攻堅戰中,何家灣村將扶貧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整村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村“兩委”根據該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實施舊房搬遷項目,在地勢平坦的村集體荒灘上修建了高標准農宅,將何家灣村一、二社整體搬遷至集中居住點,挪出了窮窩。

村裡實施了一系列改造、硬化及綠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設完成了水電管網鋪設、小區道路硬化工程,並大力發展觀光經濟林果產業,種植了桃樹、蘋果樹、梨樹等18個品種62萬株經濟林果和各類綠化樹木,光禿禿的戈壁石頭灘變成了道路寬敞、村庄整潔、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產業發展的“幸福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僅實現脫貧摘帽,而且成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

近年來,金昌市堅持把精准脫貧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協調推進的原則,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美麗鄉村示范村、“萬村整潔”和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持續開展全域無垃圾行動,著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全力推進貧困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中低產田改造、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等重點項目,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修村社道路540公裡,襯砌維修渠道860公裡,維修人飲工程260處,敷設飲水管道58公裡,更新維修機井80眼,改造農村危房15648戶。積極穩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完成永昌縣焦家庄鎮驪靬村104戶328人整體移民搬遷,實施永昌縣紅光園藝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對94戶33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移民搬遷。

同時,積極整合醫療、文化、衛生、體育等行業項目,加大貧困鄉鎮社會事業投入力度,扎實推進貧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新建鄉(鎮)文化站12個,建成體育惠民工程37個,“一村一場”126個﹔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84所。累計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5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5500人,貧困村勞動力培訓轉移11.45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2.35億元,貧困農戶工資性收入超過年收入的5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無一人因貧輟學﹔解決7127戶27818人的安全穩定飲水問題,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穩步提高低保和特困供養標准,將農村低保指導標准由4020元提高到4428元,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補助標准同步每人每年提高240元﹔落實兜底保障、醫療保障、教育扶貧等各項幫扶措施,全部消除了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致貧風險……

田野鄉村間,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逐夢小康的宏偉目標正在逐步變為現實……“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金昌人將信心滿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陳誠、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