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

在平凡崗位上超越平凡 在偉大時代中書寫偉大

 
2021年07月02日10:50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平凡崗位上超越平凡 在偉大時代中書寫偉大

扎根隴原育桃李 潛心教研勇創新

——記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西北師范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繼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張繼,一位始終關注甘肅省農業、農村發展的科研人員,一位甘為人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校教師。

張繼是西北師范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多年來,她潛心教研,緊盯西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產學研一體化方向,致力於西北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天然產物開發利用、隴藥新藥的研發等領域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

張繼還助推研究成果全面應用於生產實踐。

據介紹,團隊對茶多酚系列產品進行研發及生產,開發了茶多酚系列產品,並由天水部分企業實現產業化生產,完成了對隴南夏秋茶資源的再利用,帶動了當地茶農增收。再如,在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干旱地區示范推廣10萬余畝多功能植物生長劑和固沙種草劑,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抗逆性,節約灌溉用水30%-40%。

張繼帶領團隊利用修剪的果樹枝袋料生產香菇、木耳、杏鮑菇等,並不斷延伸橄欖油、核桃油、文冠果油等綠色產品產業鏈,開發出護膚品、保健品及生物制劑,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多贏……

張繼創新出“高校-企業-合作社”合作模式,促使建成了鮮食百合規模化綠色生產線5條、百合脫水標准化生產線5條、指導企業建成百合氣調保鮮庫39個,讓“蘭州百合”“漂洋過海”,成為甘肅省的一張亮麗名片。

“我們實現了鮮食蘭州百合保質期由1個月延長至3個月,解決了其易腐爛褐變、貨架保鮮期短的問題。”針對長途保鮮、儲運等難題,張繼及其團隊構建出“蘭州百合”保鮮綠色新技術及可控一體化生產裝備。

張繼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甘肅省技術發明獎、甘肅省專利技術獎等,她本人也榮獲了全國巾幗發明家創新獎、全國第四屆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諸多殊榮。

培育人才,是張繼的另一工作重點。

在創建了國家級西北師范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甘肅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特色農產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實驗室等后,她組建出一支勤勞奮進的創新人才團隊。

這些年,她共培養博士生19人、碩士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指導學生接連斬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獎項,以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李政道獎學金等。

近年,她為全省12個區縣120余個貧困村1678名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培訓,對接了50余個扶貧車間,惠及近20萬人口,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助推了特色產業發展和精准扶貧,並為110余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建立生產示范基地(線)50多個,成果在30余家企業轉化,新增銷售額達20多億元,利潤近4億元,解決就業崗位1000余人次。

“我把小微企業家當作兄弟姐妹,有困難他們就來找我,我們也樂意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張繼說。

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

——記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古浪縣黑鬆驛鎮茶樹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曾令發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小曾,辣椒可以收了,但是今年不好賣呀!”

“放心種,放心收,賣的時候有我呢,我來想辦法。”

在武威市古浪縣黑鬆驛鎮茶樹台村群眾的口中,“小曾”是他們常常提到的名字:種菜賣菜找“小曾”,孩子上學找“小曾”,家裡缺桌子椅子也是找“小曾”……這位“小曾”就是酒鋼集團宏興股份公司檢修工程部職工、古浪縣黑鬆驛鎮茶樹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曾令發。

2019年,曾令發到茶樹台村駐村幫扶,同時兼任酒鋼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站黨支部宣傳委員。

“剛到村裡,我及時關注老百姓的思想動態,扎實做好‘六大員’工作,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曾令發說,看到貧困戶一天天過上幸福的日子,是他最高興的事情。

2020年春節,曾令發協調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對茶樹台村80歲以上的老人和患大病的農戶進行慰問,給70多戶貧困戶贈送新年挂歷﹔2020年9月,曾令發組織工作隊、村“兩委”為10戶貧困戶捐贈衣物,確保他們溫暖過冬﹔在入戶過程中,曾令發聯系幫扶單位為貧困戶更換損壞的門鎖,為符合條件的群眾申請臨時救助、低保等。曾令發還幫助群眾解決蔬菜滯銷問題,為種植戶銷售辣椒2.8萬斤,幫銷土豆2萬斤。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曾令發組織駐村干部參觀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開展農作物收割體驗等各類活動16次,進一步有效激發和凝聚脫貧攻堅合力。同時,聯系酒鋼集團10個基層黨組織與幫扶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共建,把黨組織的優勢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動力,助推酒鋼集團公司10個幫扶村1836戶貧困戶7501人全部脫貧摘帽。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這是曾令發做事的標准。在幫扶工作中,曾令發和酒鋼集團駐村隊員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2019年,曾令發被古浪縣評為“優秀駐村干部”,被酒鋼集團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021年被評為“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

“西北風電的戈壁鐵娘子”

——記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中材科技(酒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制造部經理助理劉錦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巍巍祁連,茫茫戈壁。在河西走廊西端廣闊的戈壁灘上,一座座挺拔高聳的風力發電機迎風而立。巨大的葉片隨風旋轉,風能源源不斷地轉化成電能,照亮千家萬戶。

6月24日,全國首個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建成。這驕人成績的背后,有一批又一批堅守大漠戈壁辛苦探索和默默付出的風電建設者,劉錦帆就是其中一員。

2009年,學習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的劉錦帆,邁出大學校門便全身心投入自己熱愛的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工作中,這一干就是12年。

盛夏,中材科技(酒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雖懷有身孕,劉錦帆依然堅守在崗位上,仔細檢驗著每一個風機葉片。葉片內部空間小,可她卻日復一日,在葉片裡爬行做數據匯總……

“作為一名質量管理工作者,我就是產品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是質量把關的責任人,必須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劉錦帆說。

為了干好工作,劉錦帆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自學了大量專業技術知識,並把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用於生產實踐,積極攻關遇到的技術難題,逐漸成長為技術高超的“工人技師”、創新工作帶頭人。

“苦活、累活是黨員的‘試金石’,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將困難扛起來,努力完成任務。”這是劉錦帆常挂在嘴邊的話,在實際工作中她也始終如一地履行著這個承諾。

在劉錦帆帶領下,她的團隊完成的主梁工藝改進每年可節約成本150余萬元,所負責的型號通過優化工藝又節約了上百萬元。她積極推行高質量芯材套裁等新工藝,採用模具水循環降溫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從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長為風機葉片生產技術員、質量主管、開發改進工程師、型號團隊負責人、制造部經理助理,劉錦帆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執著的敬業精神奮斗在生產一線。她也先后被授予“酒泉市五一巾幗獎”“甘肅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劉錦帆用踏實和敬業贏得了同事的一致贊揚,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知識型、技術型工人的精彩華章,被同事親切地稱為“西北風電的戈壁鐵娘子”。

帶領群眾端起“旅游飯”

——記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臨澤縣倪家營鎮旅游產業聯合黨委副書記李紅學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如今,張掖七彩丹霞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旅游景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片瑰麗多姿的夢幻之地在開發之初,和一個人有著不解之緣。

他叫李紅學,是臨澤縣倪家營鎮旅游產業聯合黨委副書記,張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8年,李紅學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注冊成立了張掖丹霞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帶領倪家營鎮南台村村民率先投身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的經營開發。創業前期,他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景區初期的道路、觀景台、通水、通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景區初具旅游接待能力。

著眼於七彩丹霞景區的長遠發展,2013年,張掖市決定整合景區經營管理權,由市裡統一招商引資,加快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李紅學不計個人得失,積極配合省公航旅集團、張掖市山水文化旅游公司共同出資注冊成立了張掖市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丹霞景區經營權整合。從此,七彩丹霞景區在多方合力助推之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為完善七彩丹霞景區旅游配套產業,使七彩丹霞所在地的南台村群眾融入丹霞景區建設,李紅學注冊成立了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積極動員189戶農戶參股,吸納股本金2500萬元,投資建設丹霞口民俗文化村。為完善旅游要素,李紅學又先后注冊成立了七彩山旅行社、丹霞汽車旅游有限公司、七彩賓館等旅游企業,加速當地旅游業轉型升級。

在他的倡議下,南台村黨組織聯合周邊的4個村黨組織試點組建了旅游產業聯合黨委,以“黨建+旅游產業”的形式,推進丹霞景區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為改善景區周邊農村風貌,他組織村民對沿線的3000余畝耕地進行現代設施農業社會化管理,使景區周圍各村呈現出了“樹常綠、花常開、房屋美、地潔淨”的美麗景象。

為增加當地群眾收入,李紅學組織當地群眾從事景區觀光車營運、農家樂餐飲住宿及奇石、根雕、土特產銷售等經營服務。他還投資上千萬元,為當地修建渠道、道路、橋梁等。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