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的藝術價值

張 萌
2021年10月14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的藝術價值

南梁,西北高原上矗立的紅色地標。20世紀30年代初,在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勝利創建。1935年2月,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陝北革命根據地統一為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在黨的歷史上有著起承轉合的特殊地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表現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革命歷史、甘肅省原創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現場,既有激動人心、鼓掌喝彩的場面,也有感人至深、潸然淚下的時刻。

作為主題鮮明的革命歷史題材音樂作品,如何在彰顯革命文化內涵的同時激發當代聽眾的情感共鳴,是創作者首要解決的問題。作曲家張千一和詞作家屈塬通過藝術化表達,生動呈現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革命歷史。

在由8個篇章組成的《南梁頌》中,作曲家張千一發揮其在民族民間音樂領域的深厚功力,從西北民間音樂寶庫中“博觀約取”,選取了《高樓萬丈平地起》《邊區十唱》《繡金匾》《東方紅》《五更月》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一方面運用作曲技術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在帶來全新的聽覺審美體驗的同時,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達成共情﹔另一方面,創造性地提取經典民歌中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其服務於作品整體的藝術構思。作為全曲的重點段落,《窯洞抒懷》一曲的尾聲處,民族女高音歌唱家以飽滿的激情詠唱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唱詞,《高樓萬丈平地起》的旋律由合唱在高音區突然插入,新時代中國繁榮強盛的意象躍然眼前。第七章《嗬兒嗨》中,創作者提取了原民歌當中獨具特色的詞,表達勤勞的人民萬眾一心奔小康的喜悅之情。

詞作家屈塬與作曲家張千一有著幾十年合作經歷,這種信任和默契是《南梁頌》創作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基礎。初聽起來,這部交響合唱的歌詞質朴、寫實。“黃土”“高原”“窯洞”“油燈”“溝坎”等有著西北文化特色的符號,與隴東地方音樂風格非常契合。但細細品味,從“推開歲月的窗櫺”“撥亮信念的油燈”“信仰之船駛上了高原”等表述中,我們又能感到澎湃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在唱詞寫作上,屈塬的分寸把握得當。比如,第二章《信仰之船》中的“每一步都延伸二萬五千裡”,第六章《高原記憶》中的“江山如此多嬌,風展紅旗如畫,綠水青山是后來者最好的回答”,第七章《嗬兒嗨》中“初心不曾改,萬眾一心奔小康”以及“新長征的大軍開過來”,都表達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的現實追求。特別是“紅旗漫卷西風”“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等語言的貫穿運用,增加了作品藝術表現層次。

如果說,詞曲作家在細節上的匠心獨運,賦予了作品溫度,那麼對交響合唱這一體裁敘事功能的開掘,則讓《南梁頌》的藝術高度、人文厚度得以彰顯。在全曲8個篇章的謀篇布局上,張千一借鑒了《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經典作品的成功經驗,充分兼顧“對比與統一”。在表演上,美聲花腔女高音、民族女高音、男中音的獨唱與合唱,以及混聲合唱、男聲合唱等形式交替呈現。全篇收尾的第八章《南梁頌》中,《高樓萬丈平地起》的主題第三次出現,配合唱詞中對革命奮斗的贊頌和對美好未來的展望,將全曲推向高潮。

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的創作者在繼承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開掘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追求下,為革命歷史題材音樂藝術創作奉獻了一部力作。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