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開展太湖流域生態修復,江蘇蘇州——

護島嶼生態 助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 王偉健
2022年12月01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護島嶼生態 助綠色發展

  核心閱讀

  太湖生態島居住著近4萬居民。2021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著力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探索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努力打造低碳、美麗、富裕的生態島。

  太湖中的島嶼,居住著近4萬居民,農田、林地星羅棋布,年接待游客400多萬人次,如何才能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這便是當地的重要任務——太湖生態島建設所要達到的目標。

  2021年以來,蘇州市著力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作為太湖中的生態島,該如何建、建成什麼樣?蘇州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氣打造太湖生態島?人口密集的太湖生態島又將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初冬時節,記者深入太湖生態島進行了走訪。

  開展生態修復,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太湖生態島,包括吳中區金庭鎮區域范圍內的西山島等27個太湖島嶼和水域。從蘇州古城出發,一路往西,穿過漁洋山隧道,跨越太湖大橋,便登上了太湖生態島。水映長灘濕地位於太湖生態島西南端,站在環島公路上放眼望去,這片濕地鑲嵌在蜿蜒曲折的太湖岸線上。初冬時節,濕地成片的水杉被染成金黃色,鳥兒時而從林中蹁躚而起,時而又俯沖入水,激起陣陣清波。

  柯女士就住在水映長灘濕地附近。她告訴記者,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圍湖而造的農田,堤壩外的湖面上,大大小小的漁船往來穿梭。2010年開始,為了修復生態,當地政府投入資金,在生態圍堤內筑出10余座人工島嶼,並種上1萬余株水杉、香樟、桂花等樹木,環境好了,大量鳥類也來此棲息。水映長灘的蛻變,是太湖生態島堅持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金庭鎮鎮長王寅平說,過去,在太湖生態島岸線上,像水映長灘這樣的生態濕地僅此一處,太湖岸線存在植物群落退化明顯等問題。

  2021年,環太湖環島濕地帶的建設全面啟動。一年多來,一處處人工生態濕地出現在太湖岸線。灘涂上,一排排蘆葦、鳶尾給岸線增添了不少色彩。

  金庭鎮是蘇州的農業大鎮,茶葉種植面積1.9萬畝、果樹種植面積3.9萬畝。如何控制好農業面源污染?金庭鎮副鎮長劉成介紹,以太湖生態島建設為契機,在金庭鎮,一場針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正在進行中。

  在金庭鎮南部的消夏灣濕地,有著數千畝高標准農田。生態工程師馮桐介紹,山林、農田裡排出的農業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水網流入緩沖區內,再經過水生植物自然淨化、礫石過濾等排入太湖之中。“經過緩沖區生態處理后的水質達到了Ⅲ類水標准。目前,項目一期已經完工,每年可削減流入太湖的總氮8.7噸、總磷0.87噸。”馮桐說。

  圍繞太湖生態島建設,一系列生態項目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前不久,有著3億年歷史的植物“活化石”鬆葉蕨以及寬尾鳳蝶兩種罕見物種先后現身太湖生態島,成為太湖生態島生態持續向好的有力証明。

  推進碳匯林建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金庭鎮衙甪裡村的仰塢,幾乎每一株茶樹、果樹的根部都鋪上了一堆灰色小顆粒。“這些都是有機肥,鎮裡免費發的。有機肥環保,現在生態島建設得這麼美,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守護。”正在地裡勞作的衙甪裡村果農朱月芬說。按照規劃,到2025年,在太湖生態島上,商品有機肥替代率將達到60%。

  老百姓的理念在改變,圍繞太湖生態島建設的一整套保護機制也在逐步成形。為了推進太湖生態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2021年8月正式施行的《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是蘇州市首次、江蘇省首例為太湖島嶼專門立法。《條例》對資源保護、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作出了一系列明確規定,也為太湖生態島的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每到節假日,太湖生態島的太湖大橋上,車輛常會堵成長龍,汽車尾氣成為主要污染源之一。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條例》提出在太湖生態島內推廣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推行綠色交通工具租賃服務。

  交通方式越來越綠色,生態島的建設更要綠色。太湖生態島最東端的居山灣,曾是一個廢棄多年的礦坑,如今這裡新種不久的水杉林已經長出嫩芽,漫步其中,五彩斑斕的鮮花迎風搖曳。曾經的礦坑,也有了全新的名字——碳匯林。

  居山灣的蛻變,得益於太湖生態島於2021年5月建立的江蘇省首個綜合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該基地以太湖生態島建設為契機,通過開展異地生態修復、集中生態修復,利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在太湖生態島留白之處開展多元化替代修復實踐。

  一年多來,在張家灣、居山灣、烏峰頂等地,2000畝成片樹木已被種植下去,一處處碳匯林建成,也為低碳島建設增添了生態能量。

  立足生態優勢,助力新興產業發展

  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優勢?這是吳中區委常委、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孫健一直在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近年來,蘇州市、吳中區分別出台《關於支持太湖生態島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用10年時間,分別投入生態補償資金30億元、50億元,深入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2021年,吳中區又發布了《生態島城市設計及鎮村風貌提升規劃》。根據《規劃》,未來生態島全域建設用地14.2平方公裡,開發強度將從21.43%降低到16.8%。“開發強度降低了,但經濟總量不能跟著一起減少。我們便從提質上做文章,以科技為著力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孫健說。

  在載體、項目、人才的加持下,度假區科創氛圍越來越濃郁。“今年以來,度假區累計注冊各類項目277個,其中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產業類項目50個、總投資約83.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5%和254.0%。”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經發局局長張偉介紹,與此同時,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太湖生態島農文旅綠色低碳融合發展示范項目也應運而生。

  越來越強的科技感,給文旅產業的發展增添了獨特的吸引力。家住金庭鎮北端陰山島的屠先生曾在蘇州城區的一家外企工作,發現生態島建設的機遇后,他回到村裡,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一家茶主題文化民宿。“生態越來越好,島上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備了,到處都是商機。”屠先生說。

  不僅太湖生態島實現了生態蝶變,蘇州各地的生態底色也越來越亮。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今,蘇州建成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首批美麗山水城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群。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