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健康

開學季 謹防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

2023年08月31日10:57 | 來源:蘭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學季 謹防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開學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之中氣溫變化的轉折點。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感冒、腸胃炎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那麼,在孩子們返校的同時,該如何保護孩子,免受常見傳染病侵襲呢?近日,蘭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開學健康提醒,廣大家長、師生可注意防護相關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出現這些情況時應戴好口罩: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期間﹔出現發熱、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期間﹔生活、工作或學習的社區、學校發生聚集性疫情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陪診、陪護、探視時﹔外來人員進入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時﹔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及托幼機構、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等重點機構醫護、餐飲、保潔、保安等公共服務人員工作期間。

  做好手衛生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有效的措施,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規范洗手。在外出等不方便時,建議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雙手。每天可以開窗通風2到3次,每次30分鐘,也可以早、中、晚各一次。打噴嚏或咳嗽時用過的紙巾,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若當時沒有紙巾,可以用手肘上的衣服遮住口鼻。在外使用馬桶沖水時,注意先關閉馬桶蓋后再沖水,以減少相應風險。符合接種條件的公眾應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已接種新冠疫苗但未完成全程接種或加強針接種的,期滿后盡快完成全程接種或加強針接種,以增強免疫效力。

  流感:

  接種疫苗是預防的最有效手段

  夏秋之交,晝夜溫差較大,容易發生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感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進行傳播,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容易暴發流感。流感的症狀主要為發熱、咳嗽、咽喉痛、頭痛、畏寒等,部分患兒還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

  應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動水洗手。定期開窗通風,做好通風與環境消毒等工作。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在環境密閉、通風不良等場所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應正確佩戴口罩。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出現流感樣症狀(體溫≧38攝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應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接觸家庭成員及外出時,佩戴口罩。

  諾如病毒感染:

  通常病症較輕病程較短

  諾如病毒感染發病以輕症為主,最常見症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目前雖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物,但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屬於自限性疾病,通常病症較輕、病程較短。

  家長和學生作為諾如病毒感染防控重點人群,建議從以下幾點做好健康防護:家長(監護人/看護人)若出現腹瀉、嘔吐、惡心、腹痛等症狀,應報告單位並及時就醫,診斷為諾如病毒感染時,根據病情盡量居家或入院隔離治療。因諾如病毒感染居家隔離時,盡量做到分餐、分房,避免與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離接觸,尤其不要親自做飯或照顧老人和孩子。

  諾如病毒感染流行期間,應多加關注孩子胃腸炎相關症狀,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造成更大范圍的傳染。

  家長(監護人/看護人)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加強對孩子的健康引導,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制作食物前需洗手, 制作、存放或儲備食物時要生熟分開,砧板、剪刀、盆碗等器具不要混用。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並引導孩子,堅持適量運動,合理膳食,規律作息等生活方式,提高機體免疫力。

  蔬菜、瓜果要清洗干淨,不徒手直接接觸即食食品。感染諾如病毒風險高的牡蠣等貝類海鮮食品必須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做好家庭環境的清潔、通風和消毒,日常以清潔通風為主;患者家庭環境應依據醫務人員指導做好消毒,避免在家庭內造成傳播。掌握諾如病毒感染科學防治知識,避免過度擔心和恐慌。諾如病毒感染后一般病情輕微,持續時間短,預后良好;若孩子患病,家長應科學應對,無須過於擔心、恐慌。

  學生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不亂摸、不吃手、不喝生水等。洗手時要注意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確洗手,使用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雙手揉搓不少於20秒。保持規律作息,睡眠充足,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平衡營養膳食,提高身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要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腹瀉、嘔吐、惡心、腹痛等症狀,及時向學校報告,如懷疑或診斷為諾如病毒感染時盡量居家隔離。症狀消失3天后再返校。日常生活用品單獨使用,尤其在患病期間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杯子、洗漱用品等。房間保持整潔,適時開門和開窗保証通風。外出時避免直接用手觸摸公用物體表面,觸摸后需及時洗手。

  手足口病:

  多發於夏秋季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發熱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重症伴有神經系統並發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多發年齡為6月齡至5歲,在3歲內更為常見,多發於夏秋季。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

  目前唯一用於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為EV-71滅活疫苗,該疫苗可預防EV-71導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發生,推薦6月齡至5歲兒童盡早接種。然而,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高達20余種,如柯薩奇病毒A組(CVA),因此在積極接種疫苗的同時,還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培養幼兒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成人也有感染腸道病毒的可能,不過多數為無症狀感染。因此在培養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消毒洗手習慣的同時,也需規范自身行為,在外出后、接觸兒童前、為患兒更換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要注意幼兒的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腸道病毒懼怕紫外線和高溫消毒,因此勤晒衣被也是一項有效預防措施。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更要避免接觸患病的兒童。流行季節還應留心觀察兒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現皮疹症狀。

  水 痘:

  全年均可發生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在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兩季多見。兒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發病。

  水痘的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的潛伏期一般是接觸病毒后的14到16天(范圍在10到21天)。患者在發病初期可出現發熱、不舒服、厭食和頭痛症狀。

  接種疫苗是應對水痘的重要方式。如果健康狀況允許,易感人群應接種水痘疫苗。疾病流行期間盡量不去人員密集和環境密閉的地方活動。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離並及時就醫。

  流行性腮腺炎:

  多發年齡為5至15歲

  流行性腮腺炎多發年齡為5至15歲,冬春季常見。流行性腮腺炎通過直接接觸或飛沫、唾液的吸入而傳染,接觸病人后2到3周發病。患兒主要特征為單側面部腫痛,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展,邊緣不清。面部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不發紅,觸之堅韌有彈性,有輕微觸痛。患者張口會導致疼痛加劇。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后1到4天時會影響對側腮腺,雙側腫脹患兒約佔75%。腮腺腫脹3到5天到達高峰,7到10天逐漸消退。

  目前,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日常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飯前便后及接觸臟東西后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擤鼻涕)應立即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流行高峰期應避免或減少去人群密集場所,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的機會,盡量居家休息。對患者用過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科學飲食,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